字好书
一.二八战后作 

《一.二八战后作 》

时间: 2025-05-02 20:01:41

诗句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1:41

一.二八战后作

作者: 鲁迅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白话文翻译:

战云暂时散去,残春仍在;炮火声与清歌声交织,却都显得寂静。我没有诗句来送你归航,但我从心底祝愿你平安。

注释:

  • 战云:指战争的阴影或迹象。
  • 暂敛:暂时收敛,消散。
  • 残春:春天的末期,春光已近尾声。
  • 重炮清歌:形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重炮象征战争,清歌象征和平与美好。
  • 归棹:归舟,指归去的船只。
  • 祝平安:表达对他人平安的祝愿。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战云”一词常用于古诗中形容战争的紧张气氛。诗中提到的“重炮”与“清歌”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战后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思想启蒙者,对中国文学和文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性,充满批判精神。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191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内外局势动荡,鲁迅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歌鉴赏:

《一.二八战后作》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开头“战云暂敛残春在”,展现了战争结束后,春天尚存的景象,暗示着希望与重生。接着“重炮清歌两寂然”,对比出战争与和平的双重状态,重炮象征了战争的沉重与悲惨,而清歌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者的“寂然”表明,在战争之后的安静中,人们的心灵似乎被压抑,失去了往日的欢愉。最后一句“但从心底祝平安”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祝愿,表达了他对人们的关心与期盼。整体来看,诗歌在描绘战争阴影的同时,也展现了对和平的渴望与祝福,情感细腻而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战云暂敛残春在:描绘了战争阴霾逐渐消散,春天依然存在,暗含对未来的希望。
    2. 重炮清歌两寂然:重炮的轰鸣和清歌的悠扬在此时却显得无比寂静,反映出战争后的冷清与人们内心的空虚。
    3. 我亦无诗送归棹:表达了诗人无诗可赠的无奈,反映出对朋友的歉意。
    4. 但从心底祝平安:最后的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情感,尽管没有华丽的辞藻,平安的祝愿却是最真诚的。
  • 修辞手法

    • 对比:重炮与清歌的对比突显了战争与和平的矛盾。
    • 隐喻:战云与春天的描写隐喻了战争对生活的影响。
    • 情感抒发: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体现鲁迅的语言风格。
  • 主题思想: 该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鲁迅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们未来的祝福,展现了他深切的人道关怀。

意象分析:

  • 战云:象征战争的阴霾,预示着动荡与不安。
  • 残春: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重炮:象征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清歌:象征和平与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战云”象征什么?
    A. 春天
    B. 战争
    C. 和平
    答案:B

  2. 诗人对未来的祝愿是什么?
    A. 祝好运
    B. 祝平安
    C. 祝幸福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重炮”与“清歌”有什么关系?
    A. 代表战争与和平的对立
    B. 代表快乐和悲伤
    C. 代表春天与冬季
    答案:A

参考资料:

  • 鲁迅的作品集
  • 近现代文学史
  • 现代诗歌研究等相关书籍和文章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对比《静夜思》 by 李白,探讨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平安的祝愿。
  • 对比《春望》 by 杜甫,分析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

通过这样的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这首诗,以及他在历史背景下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相关查询

早济江步 州将和丁内翰寄题延州龙图新开柳湖五阕 其二 都街见缘橦伎感而成咏二阕 寒夜始长 惠泉 吏上 蓬池二首 西园早春二首 兄长莒公赴镇道出西苑作诗有长杨猎近寒熊吼 还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若酒 应天顺人 行字旁的字 岭南派 白帢青衫 油回磨转 見字旁的字 滋蔓难图 目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黄冠草服 盛道 公有 劫余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