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8:50
桃李端须著意栽,饱闻强国视人才。
而今学校多蛙蛤,凭仗何人与洒灰。
这首诗表达了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桃李需要细心栽培,才能长成美好的果树,正如国家需要重视人才。而现在的学校里却多是些像青蛙和蛤蟆一样的无用之物,依靠什么人才来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说学生的成就自会引人注目,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而诗中提到的蛙蛤,隐喻了当时社会中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人才培养状况的不满。
作者介绍:严复(1854年-1921年),字又陵,号静庵,晚号虞山,清末著名的翻译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致力于传播西方思想和科学,倡导教育改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末,正值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之时。严复在复旦学堂任教,感受到教育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深切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比桃李与蛙蛤,鲜明地表达了严复对教育现状的不满与对人才培养的深切期望。桃李象征着有理想、有作为的人才,而蛙蛤则代表了那些平庸无能、无法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学生。诗中通过“著意栽”的形式强调了教育者需用心去培养学生的重要性,反映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严复的用词简练而富有哲理,透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与无奈。诗中“凭仗何人与洒灰”更是直指教育的根本问题,暗示着如果缺乏真正的人才,国家的未来将会堪忧。这首诗不仅有着现实的批判性,也蕴含了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严复作为教育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教育和人才培养展开,表达了对教育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人才重要性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桃李”象征什么?
诗人对当前教育状况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此诗和李白的作品都反映出了对社会的关切,只是侧重点不同。严复关注的是人才的培养,而李白则关注个人的豪情与酒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