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月自吴淞复旦学堂还寓因忆昌黎食虾蟆诸诗不觉大笑戏成三绝句 其一

《三月自吴淞复旦学堂还寓因忆昌黎食虾蟆诸诗不觉大笑戏成三绝句 其一》

时间: 2025-05-03 21:48:50

诗句

桃李端须著意栽,饱闻强国视人才。

而今学校多蛙蛤,凭仗何人与洒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8:50

原文展示

桃李端须著意栽,饱闻强国视人才。
而今学校多蛙蛤,凭仗何人与洒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桃李需要细心栽培,才能长成美好的果树,正如国家需要重视人才。而现在的学校里却多是些像青蛙和蛤蟆一样的无用之物,依靠什么人才来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呢?

注释

  •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常用来比喻学生。
  • 著意栽:用心去栽种,强调培养的重要性。
  • 饱闻:多次听闻,表示对“强国”这个概念的重视。
  • 多蛙蛤:比喻如今学校里培养出的人才大多平庸。
  • 洒灰:比喻施肥、培土,意指培养和发展。

典故解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说学生的成就自会引人注目,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而诗中提到的蛙蛤,隐喻了当时社会中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人才培养状况的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严复(1854年-1921年),字又陵,号静庵,晚号虞山,清末著名的翻译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致力于传播西方思想和科学,倡导教育改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末,正值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之时。严复在复旦学堂任教,感受到教育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桃李与蛙蛤,鲜明地表达了严复对教育现状的不满与对人才培养的深切期望。桃李象征着有理想、有作为的人才,而蛙蛤则代表了那些平庸无能、无法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学生。诗中通过“著意栽”的形式强调了教育者需用心去培养学生的重要性,反映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严复的用词简练而富有哲理,透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与无奈。诗中“凭仗何人与洒灰”更是直指教育的根本问题,暗示着如果缺乏真正的人才,国家的未来将会堪忧。这首诗不仅有着现实的批判性,也蕴含了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严复作为教育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桃李端须著意栽:桃李需要细心栽培,暗示人才的培养必须用心。
    • 饱闻强国视人才:强调国家重视人才的重要性,表明诗人对人才的渴望。
    • 而今学校多蛙蛤:讽刺当前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低下,缺乏实质性的贡献。
    • 凭仗何人与洒灰:质疑现有的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学生比作桃李,平庸之人比作蛙蛤,形象地传达了教育的质量与人才的潜力。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达的对比。
  3.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教育和人才培养展开,表达了对教育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人才重要性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桃李:象征着优秀的人才和希望。
  • 蛙蛤:象征着无能的平庸之人,反映了教育的失败。
  • 洒灰:象征着培养和发展的努力,暗示教育的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桃李”象征什么?

    • A. 平庸之人
    • B. 优秀人才
    • C. 失败的教育
    • D. 社会现象
  2. 诗人对当前教育状况的态度是:

    • A. 满意
    • B. 无所谓
    • C. 不满
    • D. 不关心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具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杜甫《春望》:反映了个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诗词对比

  •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李白的诗歌更多表现豪放与个人情感,而严复的诗则侧重于社会问题与教育的责任感。

此诗和李白的作品都反映出了对社会的关切,只是侧重点不同。严复关注的是人才的培养,而李白则关注个人的豪情与酒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永阳文献录 其二 题永阳文献录 其一 送陈善世 其二 次徐径坂衡阳使君韵示林敬则 寄徐左司 其二 柬陈谠送鹅 诇湖南刑使赵紫薇 诇斛峰李纯父右司 诇李斛峰右司 赠萧高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声情 积久弊生 软软 水盛胜火 木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衲衲 彭泽横琴 厂字头的字 頁字旁的字 万事全休 残圭断璧 髡人 富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