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1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16:50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在初晴的日子,我独自登楼赏景,西楼上吹来阵阵远风。
横亘的烟雾笼罩着秋水,稀疏的细雨洒落在夕阳之中。
高大的树下有山鸟在歌唱,平坦的原野上有草虫在飞舞。
我只希望等到明月升起,能与你在千里之外同赏这美景。
本诗虽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明月”常用来寄托思念之情,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古人常以月亮作为思念的象征,表现远隔千里却依然心系彼此。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樱桃,晚唐著名诗人,生于今河南省。杜牧的诗歌多描写生活、社会和自然,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细腻。他在历史上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著称。
《秋霁寄远》创作于秋季,表达了诗人在雨后初晴时的心情与思念之情。正值秋季,白昼渐短,诗人登楼远眺,自然景色引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秋霁寄远》描绘了一幅清丽的秋日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初霁”后的清新与宁静。诗的开头,“初霁独登赏”,让人感受到一种独自欣赏自然的淡淡孤独。随之而来的“西楼多远风”,则传达出一种凉爽的惬意,使人仿佛置身于秋风之中。
接下来的“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诗人巧妙地将秋水与夕阳结合,营造出一个层次丰富的画面。烟雾弥漫,细雨轻洒,给人以空灵的感觉,似乎将时间和空间都拉远了。而“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则使画面更加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令人感受到秋天的温暖与安宁。
最后两句“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诗人表达了希望与友人共享这美景的心情,明月成为了思念的媒介,表现出一种深厚的友情。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美景,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思念与对友谊的向往,体现了杜牧作品中常见的情感深邃与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一种孤独而深情的情感基调。诗中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希望与期待,使读者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不包括哪一项?
A. 细雨
B. 雪花
C. 夕阳
D. 秋水
填空题:诗人希望与君共享的时间是__。
判断题:诗中只有对自然的描绘,没有任何关于人际关系的内容。(对/错)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杜牧的《秋霁寄远》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与思念之情,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杜牧的诗句清新,意境悠远,而李白的诗则豪放,极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