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7:27
客中作
作者: 陆游 〔宋代〕
江天雨霁秋光老,
野气川云净如扫。
投空飞鸟杂落叶,
极目斜阳衬衰草。
平沙争渡人鹄立,
长亭下马障泥湿。
累累红果络青篾,
未霜先摘犹酸涩。
客中虽云贪路程,
买薪籴米常留行。
茆檐独坐待僮仆,
不闻人声闻碓声。
在江天之间,雨后天晴,秋光渐老;
大自然的气息与天空的云朵都像被清扫过一样干净。
空中飞鸟与落叶交错,
远望斜阳映衬着衰草。
平沙上的人们争相渡过,像鹤一样伫立;
长亭下马匹停下,泥土湿滑。
累累的红果挂在青色的篾上,
未到霜降就被摘下,依然酸涩。
虽然在客中我说自己贪恋路程,
但买薪和买米的时候总是停留行走。
我在茅檐下独自坐着等待仆人,
不闻人声,却听见碓声。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老杜,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以豪放激昂、感情真挚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其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客中作》写于陆游晚年,正值生活困顿之际,虽然身处异地,但内心仍然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未减。诗中流露出对乡土的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客中作》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后秋天的宁静与清新。在这首诗中,陆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的“江天雨霁秋光老”勾勒出一幅秋日的景象,雨后的清新与日渐衰老的秋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接下来的描写中,飞鸟与落叶的交错、斜阳衬托的衰草,都表现出一种生命的脆弱与秋天的萧瑟。而“平沙争渡人鹄立”则带有动感,描绘了冬去春来的忙碌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描绘“红果络青篾”的图景,传达出对收获的期盼和对果实未成熟的失望,展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最后一句“不闻人声闻碓声”则是对孤独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四周寂静,却能听见乡村的生活气息,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孤独中的一丝温暖。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和个人的孤独感,表达了陆游对生活的思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蕴含着对生命脆弱的思考和对乡土的眷恋,情感真挚而深邃。
《客中作》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未霜先摘犹酸涩”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
诗中提到的“碓声”象征什么?
比较陆游的《客中作》与杜甫的《秋夕》,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孤独感;而后者则聚焦于萧瑟的秋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