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至节前十日游胜因寺

《至节前十日游胜因寺》

时间: 2025-07-30 04:07:58

诗句

霜霁午羲暖,潦收沙路晞。

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

箨滑涉危屐,藤钩穿密衣。

月黄风不动,灯火虹桥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4:07:58

原文展示:

霜霁午羲暖,潦收沙路晞。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箨滑涉危屐,藤钩穿密衣。月黄风不动,灯火虹桥归。

白话文翻译:

霜后的天空晴朗,午后的阳光温暖,积水退去,沙路干燥。知道山中有古老的寺庙,避开游客,奇怪僧人稀少。竹笋壳滑,穿着危险的木屐,藤蔓钩住密集的衣服。月光黄黄的,风静止不动,灯火照亮了回家的虹桥。

注释:

  • 霜霁:霜后天空晴朗。
  • 午羲暖:午后的阳光温暖。
  • 潦收:积水退去。
  • 沙路晞:沙路干燥。
  • 束山:山中。
  • 箨:竹笋壳。
  • 危屐:危险的木屐。
  • 藤钩:藤蔓的钩子。
  • 月黄:月光黄黄的。
  • 虹桥:比喻回家的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至节前十日游览胜因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古老寺庙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冬日午后景象。首句“霜霁午羲暖,潦收沙路晞”即展现了霜后晴朗的天空和温暖的阳光,以及干燥的沙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温暖的氛围。接着,“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表达了作者对古老寺庙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后两句“箨滑涉危屐,藤钩穿密衣”则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增加了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最后,“月黄风不动,灯火虹桥归”以月光和灯火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归家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霁午羲暖,潦收沙路晞”:描绘了霜后晴朗的天空和温暖的阳光,以及干燥的沙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温暖的氛围。
  • “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表达了作者对古老寺庙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箨滑涉危屐,藤钩穿密衣”: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增加了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 “月黄风不动,灯火虹桥归”:以月光和灯火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归家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灯火虹桥归”中的“虹桥”比喻回家的路。
  • 拟人:“月黄风不动”中的“风不动”赋予风以静止的状态,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古老寺庙的敬仰。

意象分析:

  • 霜霁:象征着晴朗和宁静。
  • 午羲暖:象征着温暖和舒适。
  • 潦收沙路晞:象征着干燥和清爽。
  • 束山知寺古:象征着古老和宁静。
  • 箨滑涉危屐:象征着冒险和趣味。
  • 藤钩穿密衣:象征着自然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 月黄风不动:象征着宁静和温馨。
  • 灯火虹桥归:象征着家的温暖和归途的温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霁午羲暖”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A. 阴冷 B. 晴朗温暖 C. 雨天
  2. “束山知寺古”中的“束山”指的是什么? A. 山中 B. 山外 C. 山顶
  3. “月黄风不动”中的“风不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山居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洪咨夔的《至节前十日游胜因寺》: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山居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隐逸的意境,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古老寺庙的敬仰。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洪咨夔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汤蛰仙求作明遗老朱舜水诗 人日雨中叠前韵奉酬宗党诸耆宿 其二 花朝前一日对雪 题静照轩 其三 题柏萱图八韵 暮春偶成 连日幸会叶克勤兄、戴丛洁兄、方清刚兄、扬絮飞李国新贤伉俪及胡巍兄等用前韵 和通判朝奉宋丈 其二 蜀汉 洞庭秋三十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楸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磕头礼拜 巾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头段 大字旁的字 称心快意 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际结尾的成语 口齿生香 铜浇铁铸 木熙 转徙无常 珍楼宝屋 清慎勤 复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