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石龙偶成寺僧通首坐饱历丛林归老山故诗多

《游石龙偶成寺僧通首坐饱历丛林归老山故诗多》

时间: 2025-05-02 14:18:07

诗句

飞泉撼琳球,群山高崔嵬。

中有古道场,紫烟笼观台。

石门不施关,荣辱自不来。

霜钟鸣万壑,日出山雾开。

老僧挈筠篮,上山拾羹材。

归煮南涧水,至味谢盐梅。

食饱不下床,法身充九垓。

破衲一甲子,云閒与徘徊。

我欲吐情语,铭之古岩隈。

云切戒多事,勿听龙作媒。

为雨非不佳,世间多尘埃。

预恐为雨罢,归来污苍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8:07

原文展示

飞泉撼琳球,群山高崔嵬。
中有古道场,紫烟笼观台。
石门不施关,荣辱自不来。
霜钟鸣万壑,日出山雾开。
老僧挈筠篮,上山拾羹材。
归煮南涧水,至味谢盐梅。
食饱不下床,法身充九垓。
破衲一甲子,云閒与徘徊。
我欲吐情语,铭之古岩隈。
云切戒多事,勿听龙作媒。
为雨非不佳,世间多尘埃。
预恐为雨罢,归来污苍苔。

白话文翻译

飞流的泉水震动着水晶般的球石,群山高耸入云,显得巍峨壮丽。在山中有一个古老的道场,紫色的烟雾笼罩着观台。石门并没有施加关锁,名利的荣辱也就无从而来。霜钟在万壑之间回响,日出时山雾渐渐消散。老僧提着竹篮,上山去采集山中的杂物,回到山下用南涧的水来煮饭,味道鲜美,不再需要盐和梅子。吃饱后不想下床,法身充盈如九垓。破袍穿了一甲子,云闲闲地徘徊。我想表达我的情感,铭刻在古老的岩石边缘。云彩分开,免得多事,别听那龙的闲言碎语。即使下雨也不算坏事,但世间的尘埃实在太多。预先担心雨停后,回来的时候会把苍苔弄脏。

注释

  • 琳球:指水晶球,象征清澈美丽。
  • 崔嵬:形容山势高耸。
  • 古道场:古老的道教寺庙。
  • 紫烟:形容烟雾缭绕,充满神秘感。
  • 石门:指寺庙大门,象征无拘无束的出入。
  • 霜钟:指早晨的钟声,象征清晨的宁静。
  • 南涧水:可指南面的涧水,代表清泉。
  • 九垓:指高远的地方,象征法身的充实。
  • 破衲:破旧的僧袍,象征修行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宋代诗人,字子真,号水庵,出身于士族家庭。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冯时行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感悟。在经历了世事的纷扰后,他选择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歌鉴赏

冯时行的《游石龙偶成》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淡泊的心境为主题,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道场,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飞泉撼琳球,群山高崔嵬”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下来的“中有古道场,紫烟笼观台”则引入了人文景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气氛。

诗中提到的“老僧挈筠篮,上山拾羹材”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简朴而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归煮南涧水,至味谢盐梅”传达了对自然味道的赞美,显示出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

后半部分中,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俗的反思。“我欲吐情语,铭之古岩隈”表现了他想要留下心声的渴望,而“云切戒多事,勿听龙作媒”则告诫自己要远离纷扰,保持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哲理之思,展现了冯时行作为一个隐士的内心追求和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飞泉撼琳球:飞流的泉水震荡着水晶球,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美景。
  2. 群山高崔嵬:描述了周围群山的巍峨,增强了自然的雄伟感。
  3. 中有古道场:暗示在这壮丽的自然中,存在着一处古老的道教场所。
  4. 紫烟笼观台:营造出神秘的氛围,象征着道教文化的深邃。
  5. 石门不施关:表现出道场的自由与开放,隐喻对名利的超脱。
  6. 荣辱自不来:强调无名无利的生活,内心的平静。
  7. 霜钟鸣万壑:清晨的钟声在山谷间回响,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宁静。
  8. 日出山雾开:描绘出日出时山雾渐散的美丽景象。
  9. 老僧挈筠篮:老僧提着竹篮的形象,传达了隐士的朴实生活。
  10. 归煮南涧水:将南涧水煮饭,体现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感恩。
  11. 至味谢盐梅:强调自然味道的鲜美,体现对物质的淡泊。
  12. 食饱不下床:吃饱后懒得下床,表现内心的满足。
  13. 法身充九垓:法身的充盈象征着内心的充实。
  14. 破衲一甲子:破旧的僧袍象征岁月的流逝,修行的艰辛。
  15. 云閒与徘徊:云彩的闲适与游荡,表现对自由的向往。
  16. 我欲吐情语:想要表达内心的情感。
  17. 铭之古岩隈:希望将情感铭刻在古老的岩石上,彰显永恒。
  18. 云切戒多事:告诫自己要远离纷扰。
  19. 勿听龙作媒:不听外界的闲言碎语。
  20. 为雨非不佳:即使下雨也不算坏事,表现出随遇而安的心态。
  21. 世间多尘埃:对世俗纷扰的感叹。
  22. 预恐为雨罢:担心雨停后可能带来的尘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泉撼琳球”,将泉水与水晶球相提并论,生动形象。
  • 拟人:如“霜钟鸣万壑”,将钟声拟人化,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荣辱自不来,霜钟鸣万壑”,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隐士生活,表达了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泉: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 古道场:代表着道教文化与隐逸生活。
  • 霜钟:象征清晨的宁静与时间的流逝。
  • 南涧水:代表自然的纯洁与朴实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泉撼琳球”中的“琳球”指的是什么?

    • A. 水晶球
    • B. 球形的石头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乐器
  2. 诗中“石门不施关”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 B. 对自由的向往
    • C. 对人际关系的厌倦
    • D.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中提到的“老僧挈筠篮”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奢华生活
    • B. 隐士的简朴生活
    • C. 商人的繁忙生活
    • D. 旅行者的漂泊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冯时行的《游石龙偶成》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但冯时行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王维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冯时行相关研究论文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如梦令 其六 如梦令 留园听古装美人吹箫 如梦令 桃花 如梦令 如梦令 壬午秋留别兄竹隐 见《林下词选》、《众香词》 如梦令 月下忆许佩兰 如梦令 寄浚州道友王四郎 如梦令 即事 如梦令·九六舒张莹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崩地坼 少头无尾 敢不是 德輶如毛 温朴 風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神清气茂 厄字旁的字 贷施 吹毛利刃 忠猷 例对 鬲字旁的字 包含荒的成语 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