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1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13:36
游峨眉十一首
作者:冯时行
虽知仙可学,酒盏唤渊明。
未遂山中隐,聊为地上行。
留人垂雨意,送客走泉声。
初上乘危惯,归途更不惊。
尽管知道有仙人可以学习,还是借着酒杯召唤渊明(陶渊明)。没有实现隐居在山中的理想,暂时只能在地面上游荡。留恋的人留住了那雨中的情意,送行的客人伴随着潺潺的泉水声。刚开始踏上险峻的山路,回程时却不再感到惊慌。
作者介绍:冯时行(生卒年不详),字子直,号天涯,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冯时行游览峨眉山时,表达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这些理想的无奈与感慨。
这首诗以游峨眉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仙人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开篇即以“虽知仙可学”引入,表现出诗人对道教哲学的认同,渴望追求超脱的精神境界。然而“酒盏唤渊明”又暗示了诗人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借酒浇愁,表明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未遂山中隐”表明自己未能实现隐居的理想,而“聊为地上行”则是对现实的妥协,表明他在未能隐居的情况下,也只能在世俗中游荡。诗中“留人垂雨意,送客走泉声”的意象,极具画面感,雨和泉水的声音不仅渲染了自然的美,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和依依不舍的离别。
结尾“初上乘危惯,归途更不惊”则表现出诗人对旅途的适应与坦然,虽有险峻,但已无所畏惧。这种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安宁,反映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同时透露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酒盏唤渊明”,渊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未遂山中隐”中“未遂”意味着什么?
诗中“留人垂雨意”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时行的《游峨眉》与陶渊明的《饮酒》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冯时行更加强调现实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感悟,而陶渊明则更多地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