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17
寸草曾收药笼功,谁移野色近禅翁。
甘同木石抛闲地,耻附松萝上碧空。
旋长织枝宜雨绿,未删宿叶待霜红。
为衣或许湘人采,清彻崇兰两佩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房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禅意生活的感悟。诗人提到,曾经通过寸草收集药材的经历,谁又将野外的色彩带近禅师的身边呢?愿意与木石同享闲适的生活,绝不屈从于松萝的碧空。枝叶在雨中长得翠绿,未曾削去的旧叶子则在等待霜降的红色。也许为了衣服,湘人会来采摘这些植物,而它们清澈透明的气息就像佩戴在身上的兰花一样,带着风的清新。
陈允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隐居生活时期,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与禅宗哲学的融合。
《僧房薜荔》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山水诗,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寸草与药笼的意象,表达了生命的微薄与珍贵。诗人以“谁移野色近禅翁”引出对生活的思考,质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甘同木石抛闲地”,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显示出诗人愿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拒绝世俗的繁华与喧嚣。
“旋长织枝宜雨绿,未删宿叶待霜红”两句,描绘出四季变换之美,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最后一句“为衣或许湘人采,清彻崇兰两佩风”则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与人文情怀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湘人采摘植物的欣赏,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精神。
诗中“寸草”指的是什么?
A. 小草
B. 药材
C. 禅师
“甘同木石抛闲地”中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渴望名利
B. 超然物外
C. 热爱生活
“清彻崇兰”中兰花象征什么?
A. 高雅与清新
B. 繁华与富贵
C. 忍耐与坚韧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