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6:45
名下固无虚,敖曹貌严毅。
洞达见空王,圆融入佛地。
张希复一言当要害,忽忽醒诸醉。
不动须弥山,多方辩无匮。
郑符坦率对万乘,偈答无所避。
尔如毗沙门,外形如脱履。
段成式但以理为量,不语怪力事。
木石摧贡高,慈悲引贪恚。
升上人当时乏支许,何人契深致。
随宜讵说三,直下开不二。
段成式
诗中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探讨。开头提到名下并无虚假,强调了修行者的严于律己。接着描述了洞察真理、达到空灵境界的过程,表现出一种融入佛教教义的境界。接下来提到张希(张拭)的一句警句,提醒人们从醉梦中觉醒。诗中提出“须弥山”作为不变的象征,表明其辩论的深度与广度。郑符(郑愚)对待权贵坦率无畏,回应也无所畏惧。接着用毗沙门神的形象,暗示外在的样子不重要。段成式以理为度,不谈神秘的能力。最后探讨了慈悲与贪恚的关系,表示在高层次的境界中,难以找到契机,提倡随缘而行,直指真理的本质。
《游长安诸寺联句》是段成式的一篇重要作品,展现了其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修行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思索。开头的“名下固无虚”即明确了修行者要真实面对自我,摒弃虚妄的态度,而“敖曹貌严毅”则展示了内心的坚定。随后,诗人通过“洞达见空王”将心灵的觉醒与佛教的空灵哲学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张希的一句警句提醒人们,真正的觉醒往往在于看透表象,反思自我。诗中提到的“须弥山”象征着不动的真理,而郑符的坦率则体现了对权威的无畏,突显出一种勇于直面现实的态度。整首诗在逻辑与情感的交织中,引导读者体悟到深刻的哲理:外在的形象不重要,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醒与慈悲。
逐句解析:
整首诗围绕着佛教的真理、内心的觉醒以及对外在形式的超脱,强调真实的修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慈悲,是对当时宗教思想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段成式强调的修行态度是什么?
a) 轻松随意
b) 严肃认真
c) 追求名利
答案:b
“须弥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不变的真理
b) 迷惑的幻象
c) 物质的追求
答案:a
郑符的形象反映了什么?
a) 对权贵的谄媚
b) 对真实的追求
c) 对名声的追求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