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采莲曲二首

《采莲曲二首》

时间: 2025-05-10 10:27:20

诗句

行遍塘边不肯归,鸳鸯打起看双飞。

荷花近岸难攀折,蒲苇丛深露湿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7:20

采莲曲二首

作者: 徐照 〔宋代〕

原文展示:

行遍塘边不肯归,
鸳鸯打起看双飞。
荷花近岸难攀折,
蒲苇丛深露湿衣。

白话文翻译:

在塘边游荡行走,却不愿意返回,
看着鸳鸯在水面上双双飞起。
近岸的荷花因为太高而无法折取,
蒲草丛生,露水打湿了衣衫。

注释:

  • 行遍: 走遍、走完的意思。
  • 不肯归: 不愿意回去。
  • 鸳鸯: 一种水鸟,常成双成对,象征美好的爱情。
  • 打起: 指飞起、起飞。
  • 荷花: 生长在水中的花,象征着纯洁和美丽。
  • 攀折: 攀爬折取。
  • 蒲苇: 水边生长的植物,常见于塘边。
  • 露湿衣: 露水湿了衣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对爱情与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采莲曲二首》通过描绘塘边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首句“行遍塘边不肯归”,表现出一种流连忘返的状态,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沉醉,也暗含一种对归宿的逃避。接下来的“鸳鸯打起看双飞”,则进一步渲染了双双飞舞的鸳鸯,传达出爱情的美好与憧憬。诗的后两句“荷花近岸难攀折,蒲苇丛深露湿衣”,不仅描绘了塘边景色的细腻,也通过难以触及的荷花和湿透的衣物,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这种对美的追寻与现实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感伤与惆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行遍塘边不肯归”:表达诗人在塘边游荡,意指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2. “鸳鸯打起看双飞”:描绘鸳鸯的生动形象,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3. “荷花近岸难攀折”:表明虽然荷花美丽,但却难以触及,突显一种渴望的无奈。
    4. “蒲苇丛深露湿衣”:通过湿衣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爱情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拟人: 鸳鸯的双飞象征爱情的和谐。
    • 对仗: “行遍塘边”与“不肯归”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塘边: 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 鸳鸯: 象征着爱情的忠诚与和谐。
  • 荷花: 代表纯洁与美丽,但也暗示着难以达到的理想。
  • 蒲苇: 显示自然环境的丰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自然中渴望亲密接触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鸳鸯打起”意指什么?

    • A. 鸳鸯在水面上游动
    • B. 鸳鸯飞起
    • C. 鸳鸯在岸边
    • D. 鸳鸯静止不动
  2. 诗人为何“不肯归”?

    • A. 因为害怕
    • B. 因为沉醉于塘边的美景
    • C. 因为工作未完成
    • D. 因为没有回家的路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徐照与李白在自然描绘上的不同,徐照侧重于细腻情感的展现,而李白则常以豪放的气魄描绘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相关查询

渔家傲 渔家傲 秋感 渔家傲 渔家傲 渔家傲 其六 送春六曲 渔家傲 其二十八 渔家傲 春晓 渔家傲 和子文韵 渔家傲 其二十七 渔家傲 盂兰会世已绝迹,南中犹盛行,诵经以度拓荒叔伯之魂魄,感而赋之,用范希文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川字旁的字 原原本本 泐蚀 毛字旁的字 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意在笔外 拙作 比物丑类 革图易虑 人心隔肚皮 人心向背 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极能 自字旁的字 跑码头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收的成语 瓦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包含濞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