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8:48
白岩僧舍
作者: 徐照
佳景多为寺,一房当翠微。
炉香穿野霭,杉露滴僧衣。
害蜜蜂喧牖,抛生鸟候扉。
山深随兴味,斜日不须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寺庙环境,诗人所处的房间面对着翠绿的山景。香炉的烟雾穿透了野外的薄雾,杉树上的露珠滴落在僧人的衣服上。窗外蜜蜂的嗡嗡声打扰了宁静,小鸟在门前欢快地鸣叫。山中景色幽深,令人心情愉悦,夕阳斜照,不愿回家。
本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与寺庙的和谐美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山深随兴味”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随性而行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徐照,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士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于白岩山的某个寺庙,表现出他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反映出当时士人对逃避繁华、追求内心安宁的向往。
《白岩僧舍》是一首典雅的山水诗,徐照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僧舍环境。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开篇“佳景多为寺,一房当翠微”,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立即让人感受到寺庙的清幽和自然的亲密接触。接下来的“炉香穿野霭,杉露滴僧衣”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修行环境,香气和露珠的交融,传达出一种舒适和安宁的氛围。
“害蜜蜂喧牖,抛生鸟候扉”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画面,蜜蜂的嗡嗡声和鸟儿的鸣叫构成了自然的交响乐,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最后两句“山深随兴味,斜日不须归”,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陶醉,更是对归家的不舍,充满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僧舍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脱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翠微”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