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3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35:16
次韵天锡提举
惠洪 〔宋代〕
携僧登芙蓉,想见绿云径。
天风吹笑语,响落千岩静。
戏为有声画,画此笑时兴。
夙习嗟未除,为君起深定。
蜜渍白芽姜,辣在那改性。
南归亦何有?自负芦圌柄。
旧居悬水旁,直室如仄磬。
行当洗过恶,佛祖重皈命。
念君别时语,皎月破昏暝。
蝇头录君诗,有怀时一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僧侣共同登上芙蓉山的场景,想要看到绿云环绕的小径。微风拂过,带来欢声笑语,回响在千山万壑之间,显得格外宁静。作者戏作一幅有声的画,描绘出欢笑的时光。旧有的习惯难以改变,为了你,我心中默默下定决心。蜜渍的白芽姜,辣味却又改变了本性。南归又有什么呢?我自负手握芦扇。旧居在水边,屋子正直如磬音。行将洗净过往的恶行,佛祖重拾信仰。想起你临别时的言语,明月照破了昏暗的夜。用蝇头小字记录你的诗篇,怀念之情一声吟唱。
惠洪(1075年-1114年),字宗道,号了凡,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僧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游山玩水的经历为题材。
此诗写于惠洪与友僧游览芙蓉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次韵天锡提举》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作。开篇便以“携僧登芙蓉”引入,展现出一种轻松的游山情景,令读者感受到诗人与僧侣之间的亲密关系。接着,通过“想见绿云径”,诗人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仿佛那条小径是通向心灵深处的路。微风轻拂,带来的“笑语”打破了山间的静谧,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中“戏为有声画”生动地描绘了欢笑的瞬间,强调了生活中的乐趣与幽默。诗人自我反思“夙习嗟未除”,显示出他对自身缺陷的认知与无奈,彰显了深沉的自省。尤其是“蜜渍白芽姜,辣在那改性”,以美食比喻人生的复杂,体现出生活的多样性与变化。
后半部分,诗人从个人情感出发,思考归属与信仰,表达了对“佛祖重皈命”的向往,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归宿感。结尾处的“蝇头录君诗”,则是一种温馨的怀念,记录着与友人交流的点滴,传达出深厚的友情与对往昔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情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携僧登芙蓉”意指什么? A. 与僧侣一起游玩 B. 和朋友一起吃饭 C. 徒步旅行
“蜜渍白芽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苦涩 B. 生活的甜美与变化 C. 友谊的深厚
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态度是? A. 忘却 B. 反思与洗净 C. 欢庆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惠洪的《次韵天锡提举》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对话与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与孤独的哲理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