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0:02
《谒狄梁公庙》
九江浪粘天,气势必东下。
万山勒回之,到此竟倾泻。
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
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闲暇。
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
古祠苍烟根,碧草上屋瓦。
我来春雨余,瞻叹香火罢。
一读老范碑,顿尘看奔马。
斯文如贯珠,字字光照夜。
整帆更迟留,风正不忍挂。
九江的波浪与天际相连,气势磅礴,必定向东流去。
万山迂回,水流在此倾泻而下。
如同公在朝廷上辩论时,心中畅快,无所顾忌!
你看那洗净的阳光,正好闲适地照耀着。
唐朝时不敢轻易周旋,谁能像公那样?
古老的祠庙底下,青翠的草丛中长满了瓦片。
我在春雨过后而来,叹息香火已然熄灭。
读到老范的碑文,瞬间尘埃落定,看见奔马的身影。
斯文如同串珠,字字都照亮了夜空。
整帆又因风正而迟留,不忍心离去。
惠洪,宋代诗人,字宗尧,号山人,生于皖南,曾任职于地方,著作颇丰,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
《谒狄梁公庙》是惠洪在谒见狄仁杰的庙宇时所作。狄仁杰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其庙宇成为后人瞻仰和追思的地方,诗人在此表达对其的敬仰和对古人风范的思考。
《谒狄梁公庙》以狄仁杰的庙宇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古代清官的崇敬之情。诗中展现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波涛汹涌的九江与古祠的苍烟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前半部分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气势磅礴的江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厚重;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狄仁杰的赞美,诗人在缅怀古人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政治清明的渴望。整首诗气势恢宏,笔调清新,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历史之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思考。
九江浪粘天,气势必东下。
描绘了九江的波涛与天空相连,展现了江水奔流向东的磅礴气势。
万山勒回之,到此竟倾泻。
形象地描写了从万山回绕而来的水流,最终在此倾泻而下。
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
比喻狄仁杰在朝廷上辩论时,畅所欲言,毫无顾忌。
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闲暇。
描绘了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大地上的宁静之美。
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
提到唐朝时的政局,强调狄仁杰的独特地位与才能。
古祠苍烟根,碧草上屋瓦。
表现古老祠庙的苍凉与岁月的沉淀,草木依旧。
我来春雨余,瞻叹香火罢。
表达诗人到来的时刻,春雨过后,庙中香火已尽,感慨古人的精神。
一读老范碑,顿尘看奔马。
读到古人的碑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仿佛看见奔腾的骏马。
斯文如贯珠,字字光照夜。
形容古文的博大精深,字字珠玑,照亮了黑夜。
整帆更迟留,风正不忍挂。
描绘了诗人在此留恋不忍离去的心情,正如船帆在风中犹豫不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狄仁杰的赞美,体现出对清正廉洁的渴望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寄托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谒狄梁公庙》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九江”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香火”主要寓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