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0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5:57
秋思(三首)
作者: 贝琼 〔明代〕
怅望知音阻汉皋,海门秋水欲成涛。
鹧鸪未肯随胡雁,燕子长教辟伯劳。
锦绣莫酬青玉案,琵琶空续紫檀槽。
可堪独闭帘栊坐,花影铺阶月正高。
全诗翻译:
我在汉皋的岸边怅然望着远方,听不到知音的回应,海门的秋水仿佛要变成波涛。鹧鸪不肯随胡雁而去,燕子却总是教唤着伯劳。锦绣的乐曲无法在青玉案上演奏,琵琶的音韵只能空自延续在紫檀槽里。独自一人关上窗帘坐着,花影洒在台阶上,月光正高。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风格清丽而感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是思乡、思友的时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秋日时节的孤独与惆怅。开篇以“怅望”二字引入,直白而直击心灵,瞬间将读者带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海门秋水欲成涛”体现出自然的宏伟与诗人的渺小,似乎在暗示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孤独。
“鹧鸪未肯随胡雁,燕子长教辟伯劳”则通过鸟类的比喻,表现出留恋与离别的复杂情感,鹧鸪的留恋与胡雁的远行形成强烈对比,燕子则象征着不舍与期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锦绣莫酬青玉案,琵琶空续紫檀槽”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求无法实现,暗示了艺术与情感的失落,令人感到惋惜。最后两句“可堪独闭帘栊坐,花影铺阶月正高”则通过静谧的夜晚描绘,表现出诗人在孤独中对美的欣赏与思索,尽管孤单,却也能在月光与花影中找到一丝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秋思为背景,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了深刻的孤独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孤独情感,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在孤独中寻找慰藉,体现了对美的坚守和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怅望知音阻汉皋”中的“知音”指的是:
A. 朋友
B. 知识
C. 音乐
“海门秋水欲成涛”中的“涛”指的是:
A. 安静
B. 波涛
C. 雪花
诗中提到的“鹧鸪”象征:
A. 离别
B. 留恋
C. 期待
答案: 1.A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