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1:36
十月闻雷
作者: 贝琼 〔明代〕
天气初寒春尚赊,
坎中夜半有鸣蛙。
百年宇宙腥戎马,
十月雷霆起蛰蛇。
老柳黄垂霜后树,
小桃红破雨中花。
三公燮理非无术,
愁听空江度鬼车。
在初寒的十月,春天的气息依然未退,
半夜时分,泥塘里传来青蛙的鸣叫。
百年间,宇宙间的腥风血雨,战马纷飞,
十月的雷鸣唤醒了藏在土中的蛇。
老柳在霜寒之后,黄叶低垂,
小桃花在雨中绽放出红色的花朵。
三公(古代的官名)治理国家并非没有才干,
但我愁苦地倾听空江,仿佛听见鬼车的鸣响。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常表达对社会动乱的深刻思考与忧虑。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善于描绘四季与人生的变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季节的描绘,表达了个人对时局的感慨与无奈,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反思。
《十月闻雷》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象征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天气初寒春尚赊”引入,展现了时节的变迁与季节的无常,给人以一种凄凉之感。而夜半的鸣蛙声则为这份冷清的氛围注入了一丝生气,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
接着,诗人以“百年宇宙腥戎马”描绘了历史的沉重与战争带来的痛苦,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不安。而“十月雷霆起蛰蛇”则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变化与潜在的力量,象征着在压抑中的觉醒与反抗。
后面几句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思考。老柳与小桃的意象交织,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却又带有凋零之美的画面,象征着生与死、希望与绝望的交替。
最后,诗人以“三公燮理非无术”句结束,表明即使有能力的治理者,在面对无尽的愁苦与不安时,也显得无能为力。这种愁苦通过“愁听空江度鬼车”的意象,深化了孤独与无助的主题。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历史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的沉重,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不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贝琼
C. 苏轼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鸣蛙”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生机
C. 孤独
D. 无奈
“三公燮理非无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治理的信心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