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元夜六首·其一

《上元夜六首·其一》

时间: 2025-04-26 14:03:29

诗句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3:29

原文展示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白话文翻译

不要催促银壶里的水漏,铁门金锁都已打开。
谁家能在这月夜里悠闲地坐着?哪里听到灯光不来看看?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漏: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称为“玉漏”,这里指的是水漏。
  • 银壶:用银制成的水壶,暗指水的流动。
  • 铁关金锁:比喻坚固的门和锁,暗示夜晚的宁静与安全。
  • 见月闲坐:指在月光下悠闲地坐着,享受宁静的夜晚。
  • 闻灯:听到灯的响声,表示灯光的亮起。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反映了唐代人们对元宵节及夜晚景致的情感,体现了盛世的繁华与人们的闲适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液,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风清新自然,作品多描写生活和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上元夜六首》是崔液在元宵节时创作的诗篇,表现了当时节日的热闹气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夜晚的场景,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灯火辉煌、月光皎洁的节日氛围。首句“玉漏银壶且莫催”,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现出夜晚的悠闲与宁静,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紧接着“铁关金锁彻明开”,则是一种对节日开放的象征,暗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谁家见月能闲坐?”这一句,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表达了节日的热闹与人们的忙碌,暗示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似乎没有人能够真正地闲坐下来享受。最后一句“何处闻灯不看来?”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节日的氛围,灯光的闪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仿佛在召唤着大家一起参与这一场盛大的庆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乐观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漏银壶且莫催”:暗示时间流逝,诗人希望人们放慢脚步,享受这个美好的夜晚。
  2. “铁关金锁彻明开”:门锁的打开象征着节日的来临,给人一种开放、自由的感觉。
  3. “谁家见月能闲坐?”:用反问形式强调夜晚的忙碌,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4. “何处闻灯不看来?”:暗示灯光的吸引力,象征着节日的欢乐与团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玉漏银壶”与“铁关金锁”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玉漏”和“银壶”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珍贵的夜晚。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元宵节热闹氛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节日中团圆、欢乐氛围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漏:象征时间的流逝,代表着珍贵的瞬间。
  • 银壶:暗示着生活的富裕与美好。
  • 月亮:象征着团圆与宁静,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灯光:象征着热闹与欢快,呼应节日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漏”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计时器
    c) 一种饮品
    答案:b

  2. 诗人用哪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a) 拟人
    b) 对仗
    c) 比喻
    答案:b

  3. 诗中“谁家见月能闲坐?”的意思是什么? a) 诗人想要闲坐
    b) 没有人能在这个节日悠闲
    c) 诗人想要寻找朋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崔液的《上元夜六首》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描绘了夜晚的美,但前者更侧重节日的热闹氛围,而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其三 败棋赋梅雨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归扬州故居作 鹧鸪天 其三 送别章柱 鹧鸪天 其一 暮春之初会饮卫生袭之家酒酣诸君请作乐府因为之赋使览者知吾辈之所乐也 鹧鸪天(沈彦述生日) 鹧鸪天 其二 游周郎赤壁 鹧鸪天 其四 题蒯秀君手册 鹧鸪天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履信思顺 行字旁的字 联号 兀字旁的字 包含义的成语 移山填海 欠字旁的字 撩戟 不祥之征 单族 匪夷所思 勇于自责 包含顷的成语 曰字旁的字 赈穷济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