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3:29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不要催促银壶里的水漏,铁门金锁都已打开。
谁家能在这月夜里悠闲地坐着?哪里听到灯光不来看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崔液,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风清新自然,作品多描写生活和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上元夜六首》是崔液在元宵节时创作的诗篇,表现了当时节日的热闹气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夜晚的场景,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灯火辉煌、月光皎洁的节日氛围。首句“玉漏银壶且莫催”,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现出夜晚的悠闲与宁静,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紧接着“铁关金锁彻明开”,则是一种对节日开放的象征,暗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谁家见月能闲坐?”这一句,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表达了节日的热闹与人们的忙碌,暗示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似乎没有人能够真正地闲坐下来享受。最后一句“何处闻灯不看来?”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节日的氛围,灯光的闪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仿佛在召唤着大家一起参与这一场盛大的庆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乐观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元宵节热闹氛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节日中团圆、欢乐氛围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漏”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计时器
c) 一种饮品
答案:b
诗人用哪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a) 拟人
b) 对仗
c) 比喻
答案:b
诗中“谁家见月能闲坐?”的意思是什么?
a) 诗人想要闲坐
b) 没有人能在这个节日悠闲
c) 诗人想要寻找朋友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