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3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32:49
作者: 王越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古郢城边秋草深,我来无处觅知音。
朱帘画栋俱尘土,千载谁传宋玉心。
在古郢城的边缘,秋天的草丛长得很深,我来到这里却无处可以寻找知音。朱色的帘子和画栋都沾满了尘土,经过千年,谁又能传承宋玉的心声呢?
王越,明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作品常表现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蕴含对过往的思索与追忆。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之时,诗人通过对古郢城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孤独的情绪。诗中提到的“宋玉”象征着失落的文化与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失落感。
《白雪楼》以古郢城为背景,透过秋草的深邃勾勒出一种沉寂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孤独的情感。诗的开头“古郢城边秋草深”,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凄凉的秋日景象,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对过往的追忆。接下来的“我来无处觅知音”则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和失落。尤其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诗人却感到无法与任何人产生共鸣,显示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孤寂。
“朱帘画栋俱尘土”,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朱红色的帘子和华丽的建筑如今满是尘埃,象征着曾经辉煌的文化已然消逝。最后一句“千载谁传宋玉心”,更是将目光投向历史,质疑现代人是否能够理解与传承古代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似乎在感叹文化的断裂与传承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与对人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文化传承的深沉反思,具有较强的历史感与哲理性,充分体现了王越的诗歌风格与思想深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与对过往辉煌的感叹,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对社会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古郢城”位于现代的哪个省?
“我来无处觅知音”中“知音”的意思是?
“朱帘画栋俱尘土”中“尘土”象征什么?
与王越的《白雪楼》相比,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但李白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王越则更多地关注于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传承,展现出不同的诗风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