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偈

《偈》

时间: 2025-05-07 17:24:29

诗句

漫说从来牧护,今日分明呈露。

虚空拶倒须弥,说甚向上一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24:29

原文展示:

漫说从来牧护,今日分明呈露。
虚空拶倒须弥,说甚向上一路。

白话文翻译:

不要再说从前的牧护之事,今天的真相已经清晰显露。
在虚空中拽倒了须弥山,究竟在向什么方向前行呢?

注释:

  • 漫说:随便说,不要随意谈论。
  • 牧护:指的是牧羊和保护,通常用来比喻关心和照顾。
  • 分明:清晰明确。
  • 呈露:显露,展示。
  • 虚空:空无的空间。
  • 拶倒:压倒、摧毁。
  • 须弥:须弥山,佛教中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常用作比喻。
  • 向上一路:向上攀登的道路。

典故解析:

“须弥山”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象征着世界的中心和宇宙的支柱。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须弥山,暗示追求真理和解脱的艰难与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与探讨,文字简练而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其修行过程中,感受到了世俗与真理之间的矛盾,借用佛教象征表达内心的困惑与追求。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偈》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传达出对世俗与真理的反思。诗的开头“漫说从来牧护”,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过往庸常生活的淡漠与不屑,仿佛在说,过去的关心与保护已不再重要,真正的答案在今日的显露中。在这里,诗人通过“今日分明呈露”强调了真理的清晰可见,使人们意识到,过去的种种都不如当下的领悟重要。

接下来的“虚空拶倒须弥”,则是诗人的一种顿悟,他在思考中将虚无的空间与宏伟的须弥山对比,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这里不仅是对佛教世界观的深刻理解,更是对自身修行道路的质疑与探讨。最后一句“说甚向上一路”,更是引发读者对追求真理的思考,究竟我们在追寻什么,前方的路又在哪里?

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真理与存在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漫说从来牧护:不必再谈论以往的关心与照顾。
  2. 今日分明呈露:今天真相已经显露无遗。
  3. 虚空拶倒须弥:在无边的虚空中,连须弥山都被压倒。
  4. 说甚向上一路:在这样的境况下,究竟我们要追寻什么样的上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须弥”作为真理的象征。
  • 对比:对比了过去的牧护与如今的显露,展现了时空的变化。
  • 反问:最后一句引发了思考,增强了诗的哲学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真理的深刻反思,探讨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如何面对世俗的迷惑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牧护:象征着世俗的关心与保护。
  • 须弥山:象征着真理的高峰与追求的方向。
  • 虚空:代表着无尽的思维空间及哲学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弥逊的《偈》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人生真理的反思
    C. 对历史的叹息

  2. 诗中“须弥”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平凡
    B. 追求的目标与真理
    C. 无尽的烦恼

  3. “漫说从来牧护”可以理解为: A. 继续谈论过去的事
    B. 不必在意过去的关心
    C. 追忆往昔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李弥逊与王维的作品,李弥逊强调对内心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多表现自然与心境的结合,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较为抽象,后者则更具形象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西湖画轴 题国直先伯祖海潮赋后 寿乡衮讷斋先生 寿乡衮讷斋先生 诗境 散发 秋崖先生招饮荷葭坞席上赋诗 秋崖先生以红石见寄 秋深过田家 秋日游竹会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生字旁的字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提土旁的字 全军覆没 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攀今比昔 推销员之死 角户分门 引手投足 养儿防老 兀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安分知足 辞简意赅 密锣紧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