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2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24:29
漫说从来牧护,今日分明呈露。
虚空拶倒须弥,说甚向上一路。
不要再说从前的牧护之事,今天的真相已经清晰显露。
在虚空中拽倒了须弥山,究竟在向什么方向前行呢?
“须弥山”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象征着世界的中心和宇宙的支柱。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须弥山,暗示追求真理和解脱的艰难与复杂。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与探讨,文字简练而深邃。
此诗可能是在其修行过程中,感受到了世俗与真理之间的矛盾,借用佛教象征表达内心的困惑与追求。
李弥逊的《偈》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传达出对世俗与真理的反思。诗的开头“漫说从来牧护”,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过往庸常生活的淡漠与不屑,仿佛在说,过去的关心与保护已不再重要,真正的答案在今日的显露中。在这里,诗人通过“今日分明呈露”强调了真理的清晰可见,使人们意识到,过去的种种都不如当下的领悟重要。
接下来的“虚空拶倒须弥”,则是诗人的一种顿悟,他在思考中将虚无的空间与宏伟的须弥山对比,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这里不仅是对佛教世界观的深刻理解,更是对自身修行道路的质疑与探讨。最后一句“说甚向上一路”,更是引发读者对追求真理的思考,究竟我们在追寻什么,前方的路又在哪里?
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真理与存在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真理的深刻反思,探讨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如何面对世俗的迷惑与内心的挣扎。
李弥逊的《偈》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人生真理的反思
C. 对历史的叹息
诗中“须弥”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平凡
B. 追求的目标与真理
C. 无尽的烦恼
“漫说从来牧护”可以理解为:
A. 继续谈论过去的事
B. 不必在意过去的关心
C. 追忆往昔的美好
比较李弥逊与王维的作品,李弥逊强调对内心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多表现自然与心境的结合,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较为抽象,后者则更具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