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合云寺书事三首

《合云寺书事三首》

时间: 2025-04-27 10:07:38

诗句

山前咫尺市朝赊,坦屋萧条似隐家。

过客不须携鼓吹,野塘终日有鸣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07:38

原文展示:

合云寺书事三首 张载 〔宋代〕 山前咫尺市朝赊,坦屋萧条似隐家。 过客不须携鼓吹,野塘终日有鸣蛙。

白话文翻译:

山前的市集离得很近,但感觉却很遥远,简陋的房屋显得冷清,像是隐士的居所。 过往的客人不需要携带乐器来热闹,因为野外的池塘里整天都有青蛙在鸣叫。

注释: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市朝赊:市集虽然近,但感觉很遥远,可能指市集的喧嚣与隐居的宁静形成对比。
  • 坦屋:简陋的房屋。
  • 萧条:冷清,不热闹。
  • 隐家:隐士的居所。
  • 鼓吹:乐器,这里指音乐。
  • 野塘:野外的池塘。
  • 鸣蛙:鸣叫的青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并称“北宋四大家”。他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载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比市集的喧嚣和隐居的宁静,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场景。首句“山前咫尺市朝赊”,用“咫尺”和“赊”形成对比,表达了市集虽近却感觉遥远的意境,突出了隐居的宁静。第二句“坦屋萧条似隐家”,以“坦屋”和“萧条”形容隐居的环境,强调了简朴和冷清。后两句“过客不须携鼓吹,野塘终日有鸣蛙”,通过“不须”和“终日”表达了隐居生活的自足和宁静,青蛙的鸣叫成为了自然的音乐,增添了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咫尺”和“赊”的对比,表达了市集虽近却感觉遥远的意境,突出了隐居的宁静。
  • 第二句以“坦屋”和“萧条”形容隐居的环境,强调了简朴和冷清。
  • 后两句通过“不须”和“终日”表达了隐居生活的自足和宁静,青蛙的鸣叫成为了自然的音乐,增添了诗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咫尺”和“赊”、“市朝”和“隐家”的对比,突出了隐居的宁静和超脱。
  • 拟人:将青蛙的鸣叫拟人化为自然的音乐,增添了诗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比市集的喧嚣和隐居的宁静,展现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咫尺、市朝、坦屋、萧条、隐家、鼓吹、野塘、鸣蛙。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场景,通过对比和拟人,展现了隐居的宁静和自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咫尺市朝赊”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市集很近 B. 市集很远 C. 市集虽近却感觉遥远 D. 市集很热闹 答案:C

  2. 诗中“坦屋萧条似隐家”中的“坦屋”指的是什么? A. 豪华的房屋 B. 简陋的房屋 C. 宽敞的房屋 D. 破旧的房屋 答案:B

  3. 诗中“野塘终日有鸣蛙”表达了什么? A. 野塘很吵 B. 野塘很安静 C. 野塘有青蛙鸣叫 D. 野塘很美丽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足。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简朴和宁静。

诗词对比:

  • 张载的《合云寺书事三首》与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足,但张载的诗更注重对比和拟人,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载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载的诗歌创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七十二 江南春·题俞阶青静乐居填词图,用梦窗韵 江南春 暮春 江南春 红梅和云门,再用梦窗韵 江南春 扑蝴蝶七夕调寄王母 扑蝴蝶·烟条雨叶 扑蝴蝶 咏蝶 扑蝴蝶·游春 扑蝴蝶·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家天下 横堵 气字旁的字 包含跳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包含召的成语 大言欺人 包含藤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盖头盖脑 精结尾的成语 力字旁的字 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负薪之才 心字底的字 孤悬客寄 扳椽卧辙 工部 革旧图新 佩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