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1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10:10
江南春·题俞阶青静乐居填词图,用梦窗韵
作者: 夏孙桐 〔清代〕
画里行窝,吟边活计,秋堂余地盈笏。
蓬山梦远,剩坠红空老江笔。
门外无深辙,萧疏意井梧自洁。
祗漫与凉灯选句,瘦笛偷声,嘉辰且课风月。
灵均怨,元亮节。
任菊晚兰凋,想中怀葛。
余溪带水,正望极蒹葭如雪。
名辈从销歇,悲歌事酒肠尚热。
鸥外一翁,酬韵松陵,辑苕玉兮双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居所,画中有鸟窝,边吟边写,秋天的堂屋里,余留的空间如同满盘的笏。梦中的蓬莱山远在天边,只剩下红色的残影,像是老江笔下的诗句。门外没有深深的车辙,只有稀疏的意境,井边的梧桐树显得格外清洁。只是随意与凉灯下挑选句子,瘦弱的笛声轻轻偷听,佳辰之际也不过是教导风月。灵均心中有怨,元亮的节操在此。任由菊花凋零和兰草枯萎,心中却怀念葛藤。余下的溪水带着水波,遥望那蒹葭如雪般的景象。名士们已渐渐销声匿迹,悲歌中酒肠尚且热烈。在鸥鸟之外,有一位老翁,与松陵酬唱,编织着如玉的诗句。
作者介绍:夏孙桐(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情的细腻感受,展现出一种文人雅士的气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江南春天的时节,诗人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居住环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整个诗作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江南春”为题,展现了清代文人笔下独特的春日意境。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首句中提到的“画里行窝”,即时拉开了诗的画面,鸟窝象征着安宁、温暖的家庭,暗示了诗人在此处的宁静生活。
接下来的诗句以“吟边活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秋堂的余地则寓意生活的充足与丰盈。诗人通过“蓬山梦远”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然而却又有些无奈,表现出一种“剩坠红空”的失落感。
诗中提到的“萧疏意井梧自洁”,展现了清静的意境,井边的梧桐树在此象征着一种高洁的品格,与世无争。后半部分中通过“任菊晚兰凋,想中怀葛”表达了对过往一切的怀念与感慨,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意象、清新的语言,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的交融,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这种风格不仅表现了清代文人的高雅情趣,也映射出他们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春日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清代文人内心的孤独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蓬山梦远”中的“蓬山”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萧疏意井梧自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使用“瘦笛偷声”来形容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