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方池

《方池》

时间: 2025-05-02 14:13:32

诗句

藻荇参遮面,菰蒲耸立隅。

飞来双野鸭,几幅画成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3:32

原文展示:

方池 赵蕃 〔宋代〕 藻荇参遮面,菰蒲耸立隅。 飞来双野鸭,几幅画成图。

白话文翻译:

水草茂密遮住了水面,菰和蒲草高耸在角落。 两只野鸭飞来,仿佛几幅画作一般美丽。

注释:

  • 藻荇:水中的藻类植物,这里指水草。
  • 参遮面:形容水草茂密,遮住了水面。
  • 菰蒲:菰和蒲草,都是水生植物。
  • 耸立隅:高高地立在角落。
  • 飞来双野鸭:指两只野鸭飞来。
  • 几幅画成图:形容景象如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池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池景色。首句“藻荇参遮面”通过“参遮面”这一形象的描述,展现了水草茂密、遮蔽水面的景象,给人以幽深、静谧的感觉。次句“菰蒲耸立隅”则通过“耸立隅”这一动态的描绘,突出了菰和蒲草的高大挺拔,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后两句“飞来双野鸭,几幅画成图”则通过“飞来”这一动作和“几幅画成图”这一比喻,将野鸭的飞翔与画作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景色的美丽如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藻荇参遮面”:这句诗通过“参遮面”这一形象的描述,展现了水草茂密、遮蔽水面的景象,给人以幽深、静谧的感觉。
  • “菰蒲耸立隅”:这句诗通过“耸立隅”这一动态的描绘,突出了菰和蒲草的高大挺拔,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
  • “飞来双野鸭”:这句诗通过“飞来”这一动作,描绘了野鸭的动态,为静谧的画面增添了生机。
  • “几幅画成图”:这句诗通过“几幅画成图”这一比喻,将野鸭的飞翔与画作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景色的美丽如画。

修辞手法:

  • 比喻:“几幅画成图”通过比喻将景色比作画作,形象地表达了景色的美丽。
  • 拟人:“耸立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菰和蒲草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藻荇:水草茂密,遮蔽水面,给人以幽深、静谧的感觉。
  • 菰蒲:高大挺拔的水生植物,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
  • 野鸭:飞翔的野鸭为静谧的画面增添了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藻荇参遮面”形容的是什么? A. 水草茂密 B. 水面平静 C. 天空晴朗 D. 风和日丽

  2. “菰蒲耸立隅”中的“耸立隅”是什么意思? A. 高高地立在角落 B. 低低地立在角落 C. 平铺在水面 D. 隐藏在水下

  3. “飞来双野鸭,几幅画成图”中的“几幅画成图”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这首诗也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方池》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赵蕃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哭梁公实 其九 与同年话别 早行二首 其一 绝句六十四首 其二 将游漆塘山汎五里湖作 送薛端公赴右蜀均输兼呈司理刘大著二首 山寺听雨 驻跸兴安八首 其四 过钱氏北墅作二章 其一 送李雁湖大参赴遂宁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涕泗纵横 支左屈右 面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一笑置之 包含歹的成语 掏沙壅河 立字旁的字 夸艳 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骂阵 包含踪的成语 曰字旁的字 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有过之无不及 贸载 匕字旁的字 瑞曲 弱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