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1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9:33
智士宁为暗主谟,
范公曾不读兵书。
平生心力为谁尽,
一事无成空背疽。
聪明的人宁愿为隐秘的主公出谋划策,
范公(范增)曾经不读兵书。
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究竟是为了谁付出呢,
一事无成,空留遗憾。
范增是楚国的谋士,他辅佐项羽,但因未能有效施展才华而最终被忽视。他的故事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常被用来象征有才华而不得志的人。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其诗作流传于世。其诗风多为抒发个人情感,关注历史人物与时事。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范增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智者默默无闻的悲哀和对无所作为的惋惜。
《秦门》通过对范增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中第一句“智士宁为暗主谟”强调了智者的选择与生存环境的压迫,暗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许多有才之士不得不选择隐忍与低调。第二句提到的“范公曾不读兵书”,则是对范增不被重用的叹息,显示出即使是具备战略眼光的人也有可能因环境而被迫放弃自己的抱负。
第三句“平生心力为谁尽”,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努力的质疑与迷惘,似乎在问,自己辛苦付出究竟是为了谁?最后一句“一事无成空背疽”则强调了无所成就的失落感,暗喻那些心力交瘁却未能实现理想的人生是多么令人痛心。
整首诗构思精巧,情感真挚,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智士宁为暗主谟:
范公曾不读兵书:
平生心力为谁尽:
一事无成空背疽:
整首诗揭示了智慧与命运的矛盾,表达了对历史上有才之士未能施展抱负的惋惜,反映了人对于生存意义的深刻思考。
“智士宁为暗主谟”中的“智士”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有智慧的人
C. 农民
D. 士兵
范增在历史上以什么身份著称?
A. 将军
B. 诗人
C. 谋士
D. 皇帝
“一事无成空背疽”中“背疽”比喻的是?
A. 财富
B. 成就
C. 痛苦与遗憾
D. 名声
可以将周昙的《秦门》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个人努力未果的感慨,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命运的思考,具有相似的主题却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