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点绛唇

《点绛唇》

时间: 2025-05-04 03:22:23

诗句

春雨春风,问谁染就江南草。

燕娇莺巧。

只是参军老。

今古红尘,愁了人多少。

尊前好。

缓歌低笑。

醉向花间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23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朱敦儒 〔宋代〕

春雨春风,问谁染就江南草。
燕娇莺巧。
只是参军老。
今古红尘,愁了人多少。
尊前好。
缓歌低笑。
醉向花间倒。

白话文翻译:

春雨和春风,问谁给江南的草木染上了色彩。
燕子轻巧,黄莺妩媚。
只可惜参军的年纪已老去。
无论古今红尘,愁苦了多少人。
在酒杯前,
轻缓地歌唱,低声地笑。
醉倒在花丛之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点绛唇:词牌名,指一种词的格式。
  • 江南草:指江南地区的草木,表示春意盎然。
  • 燕娇莺巧:形容燕子和黄莺的娇美与灵巧。
  • 参军:指军中的职位,通常代指年长的军人。
  • 红尘:指世俗生活,表示人世间的烦恼与愁苦。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江南”代表着繁华与美丽,常用以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醉向花间倒”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放纵与洒脱,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生卒年不详),字瑄,号澹斋,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尤以婉约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追求理想的时代,诗人通过春日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出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织。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典型的宋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奈。开篇的“春雨春风”立即将读者带入了江南春日的氛围中,春雨滋润了大地,春风拂动了万物,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后诗人通过“问谁染就江南草”的设问,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燕子和黄莺的描写,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对青春美好的向往。然而,接下来的“只是参军老”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岁月的流逝使得美好变得遥不可及。此时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表达了对世俗红尘的苦恼,生动地展现了人在生活中所承受的种种忧愁。

最后,词人以“尊前好,缓歌低笑,醉向花间倒”结束,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尽管面临诸多烦恼,诗人依然选择在酒杯前轻歌低笑,醉倒在花丛中,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无畏和热爱。整首词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既有对美好春日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苦涩的反思,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雨春风,问谁染就江南草。
    春雨与春风交织,营造出江南春天的美丽,诗人感慨于自然的色彩,发出疑问,展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索。

  • 燕娇莺巧。
    描绘了春天里燕子与黄莺的娇美与灵巧,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只是参军老。
    通过“参军”这一角色,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暗示着年龄的增长与理想的破灭。

  • 今古红尘,愁了人多少。
    反映出人们在世俗生活中承受的愁苦,强调了无论古今都有人在烦恼。

  • 尊前好。
    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希望在酒杯前放松心情。

  • 缓歌低笑。
    低吟浅唱,体现了一种轻松的态度。

  • 醉向花间倒。
    表达了对生活的放纵,借酒消愁,醉倒在花丛中,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无畏。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比喻人的情感状态,形成生动形象的意象。
  • 拟人: 自然的春雨与春风被赋予了人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 “缓歌低笑”与“醉向花间倒”形成对仗,使得整首词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态度,传达了一种洒脱与自由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了美好与新的开始。
  • 江南草:表现了江南的自然之美,象征着诗人的故乡情怀。
  • 燕娇莺巧:代表青春与活力,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 红尘:象征尘世的烦恼与人间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问谁染就江南草”中的“染”字意为:
    A) 涂抹
    B) 颜色
    C) 影响
    D) 变化

  2. 诗中提到“参军”的原因是:
    A) 表达对战争的思考
    B) 说明自己的年龄
    C) 代表诗人的身份
    D) 引用古典名句

  3. 诗歌最后一句“醉向花间倒”的意思是:
    A) 在花间醉酒
    B) 对花的迷恋
    C) 面对生活的无奈
    D) 忽视现实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 李清照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女性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
  • 辛弃疾的《青玉案》则在描写春天的同时,融入了豪情壮志,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宋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王正字山寺读书 送王端赴朝 晚春宴无锡蔡明府西亭 句容县东青阳馆作 晚发江宁道中呈严维 蒋山开善寺(一作崔峒诗) 冬夜饶州使堂饯相公五叔赴歙州 送张观归袁州 伤吴中 江上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柱难支 衍化 鬯字旁的字 无了根蒂 尊古贱今 无字旁的字 附耳低语 焚巢荡穴 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马咽车阗 四字头的字 雁默先烹 静狱 七死八活 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