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59:52
西江月
朱敦儒〔宋代〕
穷后常如囚系,老来半似心风。
饥蚊饿蚤不相容。一夜何曾做梦。
被我不扇不捉,廓然总是虚空。
寺钟官角任西东。别弄些儿骨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穷困潦倒之时的感受,常常像被囚禁一样,老来心中却似微风。饥饿的蚊子和蚤子无法共存,一夜之间从未做过梦。即使我不去驱赶它们,周围依然是虚无空旷。寺钟的声音随意响起,别再去弄那一些古董了。
朱敦儒,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风清新著称。他的诗词多描绘个人的生活感悟和哲学思考,风格雅致、细腻。
这首《西江月》是朱敦儒晚年时写的,反映了他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生虚无的思考。社会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困扰,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真挚。
《西江月》展现了作者朱敦儒在穷困潦倒时内心的挣扎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穷后常如囚系”以囚禁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贫穷带来的痛苦与束缚,令人感同身受。紧接着提到“老来半似心风”,既揭示了岁月的流逝,也表现出一种淡然的心态,似乎在困境中,内心依然保持了一丝清风的洒脱。
接下来的“饥蚊饿蚤不相容”,展现了困窘环境下生活的艰难,饥饿的蚊子和蚤子象征着生活的拮据与不安。而“一夜何曾做梦”则传达出诗人对安宁与美好的渴望,却又因现实的压迫而无法实现。最后两句“被我不扇不捉,廓然总是虚空”则显示出一种对抗与无奈,即使不去驱赶那些困扰的东西,最终也只是面对空虚的存在。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细腻而深刻,表现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无奈感,体现了朱敦儒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自我内心的审视,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整首诗以个人的生活困境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生的无奈与虚空,表达了对自由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过去的反思和放下。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
诗中“穷后常如囚系”指的是什么样的感觉?
“一夜何曾做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中提到的“寺钟”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