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0:12
少年游·润州作
作者: 苏轼 〔宋代〕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去年的今天,我送你离开,站在余杭的门外,飞舞的雪花像是杨柳的花瓣。今年春天结束,杨柳的花瓣却像雪一样飘落,却依然没有看到你回家的身影。对着酒杯,我卷起帘子邀请明月,清风和露水透过窗纱。就像嫦娥怜惜那双燕子,月光清晰地照在斜斜的画梁上。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苏轼以其豪放豁达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作品涵盖诗词、散文、书信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时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相聚时光的怀念。此时正值春末,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
《少年游·润州作》是一首表达思友情怀的词作,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与惆怅。开篇以“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引入,生动的描绘了雪花与杨花交织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接下来的“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则进一步加深了思念之情,春天的结束与杨花的飘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人与人之间的离散。
“对酒卷帘邀明月”这一句,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悟,月亮的明亮仿佛是对友人思念的回应。然而,窗外的风露透过窗纱,又让人感到一丝凉意,提醒人们即使有月光的陪伴,内心的孤独依然存在。最后以“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作结,嫦娥的怜惜与双燕的意象,隐喻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词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孤独与情感的交织,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飞雪似杨花”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对酒卷帘邀明月”中“卷帘”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姮娥”是哪个神话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