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22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其四
手弄生绡团扇。
风动藕花乡遍。
病后减容光,
羞说芙蓉娇面。
斜掩。斜掩。
恐被采莲人见。
白话文翻译:
我轻轻摇动手中的绡制团扇,
微风拂过,藕花的香气弥漫开来。
生病后我的脸色减退了光彩,
羞于提起那娇美的芙蓉花般的面容。
我小心地遮掩着,
害怕被采莲的人看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宗婉(生卒年不详),清代女词人,善于写词,风格清丽,情感细腻。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情感与生活,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柔美与敏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代,正值女性地位逐渐提升的时期,宗婉通过此词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自身变化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女性面对外界关注的复杂心理。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其四》以女性的视角抒写内心的柔情与脆弱,言辞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的开头,作者以“手弄生绡团扇”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扇子的轻盈与夏日的清凉,仿佛在一瞬间带我们进入了那宁静的藕花乡。风轻轻一吹,藕花的香气扑鼻而来,这一画面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还暗示了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交融。
接着,作者提到“病后减容光”,这里的“病”不仅是身体的虚弱,也象征着内心的失落与不安。面容的减退让她感到羞愧,尤其是与“芙蓉娇面”相对比时,这种自卑感愈发明显。芙蓉象征着美丽、纯洁,而她的自我意识却在病痛中黯淡无光。
最后的“斜掩,斜掩”更是生动地表现了她的羞怯与不安,似乎在害怕被“采莲人”看到,暗示着她对外界目光的敏感与恐惧。这不仅是对自身美丽的保护,更是一种对世俗审视的抵触。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女性在美与自我、外界与内心之间的矛盾与挣扎,是一幅生动的古代女性情感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女性对自身美丽的感慨与对外界目光的敏感,反映了内心的脆弱与羞涩,展现了女性在美与自我认同之间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生绡团扇”象征什么?
A) 优雅
B) 疲惫
C) 丑陋
“病后减容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自信
B) 自卑
C) 开心
“斜掩”重复出现,表现了什么心理?
A) 安心
B) 恐惧与羞怯
C) 骄傲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