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8:39
仁寿宫中穞谷生,
太湖苍石草间横。
与衰换世身犹在,
南北従人事已轻。
累石作台秋藓上,
凿汧通水细渠清。
三年此亦非公有,
空使他年记姓名。
在仁寿宫中,穞谷悄然生长,
太湖的苍石横卧于草间。
虽然我身处世间的衰败与变迁,但我的精神依旧在,
南北的事物在我眼中已显得轻微。
用堆砌的石头做成台子,上面满是秋天的青苔,
凿出的细渠清澈,流淌着甘泉。
这三年间,这里也并非我个人的所有,
只希望他日能有人记得我的名字。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涧庐,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乃苏轼之弟,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政治上提倡清明,注重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仁寿宫中,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哲思,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个人成就的淡泊心态。
这首诗通过描绘仁寿宫中的一块怪石,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以闲适的语调描绘了穞谷的生长以及苍石的横卧,给人以宁静的美感。诗人用“与衰换世身犹在”来表明内心的不屈与坚持,尽管世事变迁,他的情感与思想仍然存在。接下来的“南北従人事已轻”,则展示了他对社会纷扰的超然与淡漠。
“累石作台秋藓上,凿汧通水细渠清”,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描绘,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名利的淡泊,虽然在此地留下过足迹,但他更在乎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回归。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体现了苏辙的文学风格与哲学思考,展现了他对生命与存在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淡泊,体现了人生态度的超然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仁寿宫”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宫殿?
诗中“与衰换世身犹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空使他年记姓名”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