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0:25
成王走,周公帝,二三孤臣死不避。
愿为良臣,良臣安可为;
愿为忠臣,身亡赤族宁足悲。
臣舌尚在天能嗤,
臣舌虽割心难移。
宫中尸,不可别,
地上书,不可灭。
金川玉屑留人间,
何由独割中丞舌。
成王已经去世,周公也已逝去,只有二三位孤臣宁死不屈。
我愿做一个好臣子,但好臣子又怎么能实现呢?
我愿做一个忠臣,即使身死也无怨无悔。
我的舌头尚在,天上还能发声,
即使舌头被割,心意却难以改变。
宫中尸体,无法分开,
地上的书籍,无法抹去。
金川玉屑留在人间,
为何要独自割舍中丞之舌?
作者介绍: 吴炎,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关注政治时事,表现忠诚与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歌风格往往沉郁,情感真挚,富有历史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一个动荡的时期,政治腐败、忠臣遭难,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思,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忠臣精神的怀念。
《中丞舌》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感和强烈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忠臣理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在“成王走,周公帝,二三孤臣死不避”这一句中,诗人提到成王和周公,象征着理想化的统治者,同时也暗示了忠臣在动荡时代的孤独与苦楚。
“愿为良臣,良臣安可为”反映出诗人对忠臣理想的渴望,然而现实的残酷让这一愿望变得遥不可及。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对忠诚与理想的困惑,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后面的“臣舌尚在天能嗤,臣舌虽割心难移”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即使舌头被割,心中对国家和理想的忠诚依然存在。此句通过“舌”的象征,表现了言辞的重要性以及对正义的坚持。最后几句则强调了历史的不可磨灭,表达了对过去忠臣的追忆和尊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忠臣精神的追忆,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揭示了在动荡时期忠臣遭遇的困境与悲情,展现了历史的沉重感和对忠诚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成王和周公象征什么?
a) 腐败的政权
b) 理想的统治者
c) 不忠的臣子
答案: b
“臣舌虽割心难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放弃
b) 对忠诚的坚持
c) 对死亡的恐惧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金川玉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忠诚的价值
c) 美好的事物
答案: 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吴炎的《中丞舌》与李白的《静夜思》均展现了对理想与忠诚的追求,但前者更关注历史的沉重与忠臣的悲情,而后者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情的温暖。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前者显得更加沉郁,后者则充满了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