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德清

《过德清》

时间: 2025-05-10 10:16:57

诗句

木酊谁家缥缈亭,画堂临水更虚明。

经过此处无相识,塔下秋云为我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6:57

过德清

原文展示:

木酊谁家缥缈亭,
画堂临水更虚明。
经过此处无相识,
塔下秋云为我生。


白话文翻译:

这座缥缈的亭子是哪个人家的呢?
那画堂临水而建,更显得虚幻而明亮。
经过这个地方却没有一个相识的人,
唯有塔下的秋云为我增添了生命的气息。


注释:

  1. 木酊:木酊是指用木材制作的亭子,给人一种轻盈、飘渺的感觉。
  2. 缥缈亭:形容亭子虚幻而美丽,似乎与天际相连。
  3. 画堂:指装饰精美的厅堂。
  4. 临水:靠近水边。
  5. 虚明:形容景象模糊而明亮,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6. 经过此处:经过这个地方。
  7. 无相识:没有熟悉的人。
  8. 塔下秋云:塔下的秋天的云彩,象征着孤独和思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和音乐家。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深受后世推崇。姜夔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过德清》写于姜夔游历德清时,反映了他在旅途中对孤独和自然的感悟。在一个秋天的午后,他经过这座亭子,眼前的景象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过德清》是姜夔的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思考。开篇提到“木酊谁家缥缈亭”,诗人以“谁家”引入,给人一种寻访的感觉,仿佛在探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接着,描绘“画堂临水更虚明”,将亭子与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清澈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诗的后两句“经过此处无相识,塔下秋云为我生”,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竟然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最后一句“塔下秋云为我生”将自然与人心联系在一起,秋云不仅是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孤独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木酊谁家缥缈亭:开篇即设问,表现出对亭子的好奇与向往。
    • 画堂临水更虚明:通过“画堂”与“水”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意境。
    • 经过此处无相识:突出孤独感,强调诗人的游子身份。
    • 塔下秋云为我生: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一种共鸣。
  2. 修辞手法:

    • 比喻:“缥缈”形容亭子轻盈如烟,表达虚幻之美。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将秋云赋予生命,表现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3. 主题思想: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1. 缥缈亭:象征着美与梦幻,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 画堂:体现文化的底蕴与人文的情感。
  3. 秋云:象征孤独、思念与生命的流转,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木酊”指的是什么?

    • A. 茶馆
    • B. 亭子
    • C. 酒楼
    • D. 书屋
  2. 诗人在经过德清时感到:

    • A. 开心
    • B. 孤独
    • C. 紧张
    • D. 兴奋
  3. “画堂临水更虚明”中“虚明”主要形容什么?

    • A. 亭子
    • B. 水面
    • C. 光线
    • D. 景象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过德清》与《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姜夔更侧重于孤独感的抒发,而李白则更强调自然的壮丽与豪情。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宋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踏莎行·无题 江晴 得南闱捷音 竹枝词 竹枝词 念奴娇·石头城 念奴娇·周瑜宅 题画竹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字旁的字 裂果 虚名 陆詟水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一字旁的字 进德脩业 疋字旁的字 印策 左邻右舍 颠连穷困 鈭錭 生功止过 转水 肉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