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9:22
原文展示: 露下空林百草残,临风有恸奠椒兰。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归白日寒。一代文章亡左马,千秋仁义在吴潘。巫招虞殡俱零落,欲访遗书远道难。
白话文翻译: 露水滴落在空旷的林中,百草凋残,我在风中悲痛地祭奠着椒兰。韭溪的鲜血化作了幽深的碧泉,蒿里的魂魄在白日中感到寒冷。一代的文才如同左丘明和司马迁般消逝,但千秋的仁义却留存在吴炎和潘柽章身上。巫招和虞殡的乐曲都已零落,想要寻访他们的遗书,却因路途遥远而困难重重。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主张“经世致用”,强调学问应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该诗是顾炎武在祭奠吴炎和潘柽章两位节士时所作,表达了对他们高尚品德和牺牲精神的敬仰。
创作背景: 吴炎和潘柽章是明末清初的两位节士,因坚持抗清而被杀害。顾炎武在汾州(今山西汾阳)祭奠他们时,感慨于他们的牺牲和自己的孤独,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诗中“露下空林百草残”一句,以自然景象的凋零来象征时代的衰败和个人的孤独。“韭溪血化幽泉碧”和“蒿里魂归白日寒”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烈士的牺牲和灵魂的不朽。最后两句“一代文章亡左马,千秋仁义在吴潘”,既表达了对过去文才消逝的哀悼,也强调了吴炎和潘柽章仁义精神的永恒。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顾炎武对节士的敬仰和对时代的感慨。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烈士的祭奠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烈士牺牲精神的敬仰和对时代衰败的感慨。诗中强调了仁义精神的永恒,体现了顾炎武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韭溪血化幽泉碧”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一代文章亡左马”一句,提到了哪两位历史人物? A. 左丘明和司马迁 B. 吴炎和潘柽章 C. 孔子和孟子 D. 李白和杜甫
诗中“千秋仁义在吴潘”一句,指的是哪两位节士? A. 左丘明和司马迁 B. 吴炎和潘柽章 C. 孔子和孟子 D. 李白和杜甫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