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3: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3:43:20
卜算子·摘蕊暝禽飞
作者: 姜夔 〔宋代〕
摘蕊暝禽飞,倚树悬冰落。
下竺桥边浅立时,香已漂流却。
空径晚烟平,古寺春寒恶。
老子寻花第一番,常恐吴儿觉。
在夜幕降临时,我采摘花蕊,听见鸟儿飞走,倚靠在树上,冰冷的花瓣缓缓飘落。
在下竺桥边,我轻轻站立,花香已经悄然流散。
空荡的小路上,晚烟平静而淡淡,古老的寺庙里春天的寒意令人不快。
我像老子一样,寻觅花朵的美好,心中却常常害怕被吴儿察觉。
作者介绍: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臣,号白石,南宋词人、书法家。他的词风清新、典雅,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作品常给人以淡淡的愁思。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寄托。诗中表现了他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短暂时光的感慨。
姜夔的《卜算子·摘蕊暝禽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篇的“摘蕊暝禽飞”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夜幕降临、万物归于寂静的场景,鸟儿飞走,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已经远去。接着,“倚树悬冰落”更是将花瓣轻柔飘落的意象与冰冷的感觉结合,传达出一种脆弱和孤独的情感。
诗中“香已漂流却”一句,令人感受到春天的花香虽然芬芳,但它的消散也暗示着时光的无情。接下来的“古寺春寒恶”,则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自然景象结合,古老寺庙的寒意令人感到失落。最后一句“常恐吴儿觉”更是以自谦的态度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逃避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内心真实情感的隐秘和保护。
整首诗以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基调,勾勒出一个孤独的寻花人形象,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流逝的哀伤,展现了姜夔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隐秘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摘蕊暝禽飞”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香已漂流却”中“漂流”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古寺”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姜夔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时光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哀伤,但姜夔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