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5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7:15
王师劳近甸,兵食仰诸侯。
天子无南顾,元勋在上游。
大才生间气,盛业拯横流。
风景随摇笔,山川入运筹。
羽觞交饯席,旄节对归舟。
莺识春深恨,猿知日去愁。
别离花寂寂,南北水悠悠。
唯有家兼国,终身共所忧。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深切思考。诗人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疲惫和对诸侯的依赖,感叹天子无心南顾,元勋们却在上游。大才之人应运而生,盛业能够拯救困境。风景随着笔墨而生动,山川在谋略中交织。席间举杯相送,旄节指向归舟。莺鸟知道春深的惆怅,猿猴意识到日暮的忧愁。离别之时花儿寂静,南北河流悠悠流淌。唯有家国之事,终身令人忧虑。
作者介绍:刘长卿,唐代诗人,以诗歌中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著称,作品多表现对家国的忧虑和个人的感受。
创作背景:作于唐代,正逢国家动荡、边疆不宁之时,诗人以抒情的手法表达对家国的挂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开篇即提到“王师劳近甸”,说明了国家的紧迫局势,紧接着的“兵食仰诸侯”则揭示出国家对地方势力的依赖。接下来的“天子无南顾”更是直接表明了皇帝对南方事务的忽视,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无奈。“莺识春深恨,猿知日去愁”不仅富有画面感,也传达出离别的伤感。最后一句“唯有家兼国,终身共所忧”点明了主题,诗人将个人的忧虑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王师”指代什么?
“莺识春深恨”中的“莺”象征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