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5:38
送侯
不识黔中路,今看遣使臣。
猿啼万里客,鸟似五湖人。
地远官无法,山深俗岂淳。
须令荒徼外,亦解惧埋轮。
我不认识黔地的道路,今天看到派来的使者。
猿鸣声在万里之外,鸟儿像五湖之人。
地方偏远官员没有权力,山深水阔民风又怎会淳朴。
必须让那荒僻之地的人,也能理解对埋轮的恐惧。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君贞,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0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尤其以“送别”题材见长。
创作背景:
《送侯》写于唐代,正值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时期,诗人身处的环境使他对远方与亲友的思念愈加强烈。此诗表达了对远行者的关心与不舍,并反映了地方官员在偏远地区的无奈与困境。
《送侯》通过描绘使者的远行,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首联“不识黔中路,今看遣使臣”点出诗人对前路的陌生和对使者的关注,体现出一种对未知的担忧。接着,诗人借用猿啼和鸟鸣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遥远的气氛,反映出远行者的孤独感。而“地远官无法,山深俗岂淳”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困难,官员在偏远地区的无力感,暗含着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须令荒徼外,亦解惧埋轮”则强调了对未来的期盼,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应当理解和面对生活的艰辛。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理解,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不屈与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理解,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黔中”指的是哪个地区?
A. 贵州 B. 四川 C. 云南 D. 西藏
诗人对远方官员的态度是?
A. 支持 B. 无奈 C. 赞美 D. 轻视
“猿啼万里客”中的“客”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使者 C. 朋友 D. 游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长卿的《送侯》和王之涣的《送别》都表现了对远行者的关心与思念,但刘长卿更关注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而王之涣则侧重于个体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