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2:11
送素上人游方
(陈叔坚 〔宋代〕)
不是无衣钵,师心酷爱山。
自言行脚好,却厌住庵间。
野水寒林外,孤云夕照间。
清游何处寺,须寄好碑还。
这位上人并非没有衣服和钵盂,他的心却非常喜欢山林。
他自己说行脚游历是好的,然而又厌倦了住在庵堂之中。
在野外的水流和寒冷的树木之外,孤独的云朵在夕阳的照耀下漂浮。
不知清游会去到哪个寺庙,必须把美好的碑文寄回。
作者介绍:
陈叔坚,字仲明,号无愁,宋代诗人,晚号“无愁道人”。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居山水、追求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中对上人游方的描绘,体现了对自由和自然的追求。
《送素上人游方》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上人心态的刻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庵堂生活的厌倦。开篇以“不是无衣钵”引入,突显上人并非生活困顿,而是心有所向,渴望山林的宁静与自由;接着“自言行脚好,却厌住庵间”,表达了他对游历的向往与对庵堂生活的反感,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意象“野水寒林外,孤云夕照间”描绘了自然景色,水流与树林的寒冷,夕阳下孤云的漂浮,渲染了宁静而清幽的氛围,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和自在。最后“清游何处寺,须寄好碑还”,则是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诗人希望上人能够在游历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寺庙,同时也寄托着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氛,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切热爱,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由、自然的向往,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洒脱与宁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衣钵”指的是什么?
A. 生活必需品
B. 书籍
C. 食物
上人对庵间生活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倦
C. 不在乎
“孤云夕照间”表现了什么意象?
A. 自由与孤独
B. 快乐与幸福
C. 忧伤与绝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