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1:16
桂枝香
作者: 汪东 〔清代〕
千峰静碧。对篱角晚花,摇曳秋色。
弓影凉蟾半挂,砌蛩初息。
黄昏未是凄凉境,渐长宵镫伴幽寂。
薄衾单枕,愁深病浅,数年为客。
屋底嶙峋翠壁。正仙桂醲酣,熏透帘隙。
同倚珠轩难忘,旧盟端的。
返魂香烬蓬山远,背西风空理瑶瑟。
雨昏云晓,惊残怨角,梦痕啼湿。
千峰静谧而碧绿,傍着篱笆角的晚花,轻轻摇曳着秋天的色彩。
弓影下凉爽的月亮半悬,石阶上的蟋蟀初次沉默。
黄昏并不是真正凄凉的境地,渐渐地,夜灯伴随着幽静变得更长。
薄薄的被子单独枕着,愁绪深重,病痛轻微,数年漂泊在外。
屋下的翠壁嶙峋而立,正是仙桂芬芳醇厚,熏香透过窗帘缝隙。
同倚于珠轩难以忘怀,昔日的盟誓仍在心底。
返魂的香烬飘散在遥远的蓬山,背对西风空理瑶瑟。
雨中昏暗,云在清晨,惊扰了残余的怨曲,梦中的痕迹湿透了。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今江苏省,擅长词曲与诗歌。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尤其注重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桂枝香》创作于作者游历之际,表达了对离别、孤独与思乡的深切感受。在清代,诗人们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汪东也不例外。
《桂枝香》是汪东的一首经典词作,整首词以宁静的秋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绪纷乱。开篇“千峰静碧”,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接着“对篱角晚花,摇曳秋色”,赋予了晚秋的温柔与诗意。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尤其是对故乡和往日情景的怀念。
黄昏的意象在此处被赋予了复杂的情感,虽然“黄昏未是凄凉境”,但随着夜色的加深,孤独感愈发显现。诗人用“薄衾单枕”来渲染自己的孤独与病痛,数年的漂泊生活让他愈加思念故乡,内心的愁苦更加深重。
后半部分通过“正仙桂醲酣,熏透帘隙”来引入对往昔的追忆,桂花的香气与窗前的烛光交织,形成了一种幽美而令人沉醉的氛围。但是这种美好却是短暂的,随着“返魂香烬蓬山远”的描写,诗人意识到梦境与现实的距离,回忆的香气已经远去,只剩下空虚和思念。最后的“雨昏云晓”则是对现实的写照,惊扰了残余的怨曲,梦中的痕迹湿透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词在抒情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孤独、思乡及往昔的深刻体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以孤独与思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内心挣扎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内心的情感波动,体现了人对家园的依恋。
诗中的“千峰静碧”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薄衾单枕”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整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对比两者,可以发现汪东的作品更加侧重于自然与心境的交融,而杜甫则更加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