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3:27
高堂明镜万茎秋,
屋上西风撼不周。
凿沼且留明月住,
买山初为白云谋。
谁呼铁笛先招鹤,自著蓑衣早放牛。
道在莫须同出处,此心还向止庵求。
在高堂的明镜下,万茎秋草映照出清晰的景象;
屋顶上西风阵阵,摇动着不周的影子。
凿池子时,明月也愿意停留;
买下山来,是为了和白云相伴。
谁在呼唤铁笛,先来招唤仙鹤?
我早已穿上蓑衣,去放牧那牛群。
道理之所在,或许来自同一个源头,但我的心,依然向止庵求索。
罗伦,明代诗人,字子孟,号子焕,擅长诗词,作品常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个性。其诗风追求清新自然,强调意境的表达。
此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与文化传承并存,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兼具哲理性与情感。
这首诗从开篇就引入了一个秋日的景象,通过“高堂明镜万茎秋”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澈的氛围。接着,“屋上西风撼不周”则将这种宁静打破,体现出环境的变化,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
“凿沼且留明月住”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企图在喧嚣中寻找一处清净之地;而“买山初为白云谋”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描绘,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后面的“谁呼铁笛先招鹤”与“自著蓑衣早放牛”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试图通过自然与乐器的结合,引出一种对理想境界的召唤。
最后两句“道在莫须同出处,此心还向止庵求”,则是对诗人内心追求的深刻反思,强调了追求理想与道理的统一,尽管处于不同的境地,心中的追求却是一致的。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与向往,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远的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追求理想生活与内心宁静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道理的深刻理解与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
诗中提到的“明镜”比喻了什么?
a) 环境的喧嚣
b) 清晰的心境
c) 人生的无常
“买山初为白云谋”中的“白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自由与闲适
c) 忧伤
诗人的内心追求是向往什么?
a) 名利
b) 自然与宁静
c) 权力
王维的《鹿柴》中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自然的和谐,其意境与罗伦的这首诗相似,均强调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