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螺墩偕同人宴集 其一

《螺墩偕同人宴集 其一》

时间: 2025-05-06 20:29:32

诗句

重向螺墩载酒过,桃花人面复如何。

琵琶声咽潇潇雨,环佩魂消瑟瑟波。

天亦有情容客到,人能无恨得春多。

逢场作戏寻常事,肯为簪缨易薜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29:32

原文展示

螺墩偕同人宴集 其一
作者: 徐盛持 〔清代〕

重向螺墩载酒过,桃花人面复如何。
琵琶声咽潇潇雨,环佩魂消瑟瑟波。
天亦有情容客到,人能无恨得春多。
逢场作戏寻常事,肯为簪缨易薜萝。


白话文翻译

在螺墩边再次载酒而来,桃花映着人面又如何呢?
琵琶的声音在潇潇细雨中悲咽,环佩的清响在瑟瑟波光中消散。
天也有情,容许客人到访,人能无恨,怎能得到春天的多情呢?
偶尔的聚会本是寻常之事,谁愿意为了地位而放弃幽静的生活呢?


注释

  • 螺墩:指一种山丘或小土堆,可能是作者宴集的地点。
  • 桃花人面:桃花盛开时与人面相映,借指美丽的景色。
  • 琵琶声咽:琵琶声低沉,带有悲伤的情绪。
  • 环佩:指佩戴的玉器,清脆的声音。
  • 瑟瑟波:形容水波轻轻荡漾,带有淡淡的忧伤。
  • 逢场作戏:指偶尔的聚会或社交活动。
  • 簪缨:指官宦人家的装饰,象征地位和权势。
  • 薜萝:一种藤本植物,这里寓意简单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盛持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思索。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动荡,士人多有忧国忧民之情,诗中表现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本诗以“螺墩”作为起点,引入了酒宴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愉。诗的开头用“重向螺墩载酒过”引出聚会,随之而来的“桃花人面复如何”则在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琵琶声和细雨描绘了宴集的气氛,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流露出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天亦有情容客到”一句,表达了自然界的情感与人类的渴望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诗人在此不仅感叹春天的美好,更是反思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强调了情感与时光的珍贵。

最后两句“逢场作戏寻常事,肯为簪缨易薜萝”则是对世俗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权势与地位的鄙弃,强调内心宁静、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对人生与自然的哲学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向螺墩载酒过:再次来到螺墩,载着美酒,暗示频繁的社交活动。
  2. 桃花人面复如何:美丽的桃花映衬着人面,表达对美好景色的感慨。
  3. 琵琶声咽潇潇雨:琵琶声在细雨中低沉,带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4. 环佩魂消瑟瑟波:环佩声消散在波光中,象征着流逝的时光。
  5. 天亦有情容客到:自然界也有情感,欢迎客人到来,传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6. 人能无恨得春多:人们能否不带怨恨地享受春天的美好,反思人性的复杂。
  7. 逢场作戏寻常事:聚会本是寻常之事,揭示人际关系的表面性。
  8. 肯为簪缨易薜萝:愿意为了权势而放弃简单生活,表明诗人对世俗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花人面”,用桃花比喻美人,生动形象。
  • 拟人:天有情,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逢场作戏”和“肯为簪缨”,结构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俗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珍惜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螺墩:象征聚会的场所,代表人际交往。
  • 桃花:美好的景色,象征青春与美丽。
  • 琵琶:音乐的象征,传达情感。
  • 环佩:清脆的声音,象征细腻的生活。
  • :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螺墩”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山丘
    C. 一种音乐
    D. 一种食物

  2. “琵琶声咽潇潇雨”中“咽”字的意思是: A. 哭泣
    B. 低沉
    C. 欢乐
    D. 清脆

  3. 本诗反映的主题是: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人与自然和谐的思考
    D.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徐盛持与李白:徐的作品多反映细腻的情感,李白则更为豪放,注重酒与自然的关系。两者在对待聚会的态度上存在对比,徐更偏向于内心的思考,而李白则是对豪情的宣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喜迁莺 秋日迁居,适寿坚前辈以此调见怀,依韵奉答 喜迁莺·利名抛却 喜迁莺·秋雨霁 喜迁莺 喜迁莺 赠吴留村使君 喜迁莺 和仁先韵却寄 喜迁莺 端午,用吴子和韵 喜迁莺(收灯后会客) 喜迁莺 六禾有词见怀,适余游端州,归答一解 喜迁莺 和钝剑移居留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糸字旁的字 质而不俚 蒂结尾的成语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无关大局 懦熟 末孙 血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轻乞列 乐极哀生 月字旁的字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彪形大汉 汤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