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8:22
平生抱山癖,人事撄氛埃。
名山多负负,到处空复回。
登高访青原,盘纡白云隈。
冈峦互扃钥,深入豁然开。
巍巍净居寺,殿阁森良材。
佛家亦兴废,今昔良可哀。
蹑屐遍探幽,言寻山水涯。
嵚崎磊落石,飞云绝梯阶。
亭台半倾圮,结构无文榱。
泠泠曲涧泉,清不受尘埋。
听泉待月桥,道心生秭垓。
天工胜人为,此理讵疑猜。
我闻王姚江,讲学辨根荄。
聚徒居此山,岁举春秋杯。
书声振林谷,相得遗形骸。
千载杳难期,五贤祠山摧。
吾道竟何如,后学谁追陪。
讲堂不可再,俗僧徒掀豗。
吊古感苍茫,𤠔鸟声清哇。
人杰地乃传,我今七贤偕。
重阳无风雨,欢携酒榼来。
扪萝意延伫,日暮舆夫催。
何时买山隐,归路重徘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8:22
《九日偕龚沤舸郭小岩门人范生问庭萧生含素唐生云溪王生清如游青原山登高席间分韵得来字次山谷韵》 ——徐盛持
平生抱山癖,人事撄氛埃。
名山多负负,到处空复回。
登高访青原,盘纡白云隈。
冈峦互扃钥,深入豁然开。
巍巍净居寺,殿阁森良材。
佛家亦兴废,今昔良可哀。
蹑屐遍探幽,言寻山水涯。
嵚崎磊落石,飞云绝梯阶。
亭台半倾圮,结构无文榱。
泠泠曲涧泉,清不受尘埋。
听泉待月桥,道心生秭垓。
天工胜人为,此理讵疑猜。
我闻王姚江,讲学辨根荄。
聚徒居此山,岁举春秋杯。
书声振林谷,相得遗形骸。
千载杳难期,五贤祠山摧。
吾道竟何如,后学谁追陪。
讲堂不可再,俗僧徒掀豗。
吊古感苍茫,鸟声清哇。
人杰地乃传,我今七贤偕。
重阳无风雨,欢携酒榼来。
扪萝意延伫,日暮舆夫催。
何时买山隐,归路重徘徊。
我一生都喜爱山,世间的人事让我厌倦。
名山多半令人失望,到处都是空虚的回忆。
今天登高去青原山,蜿蜒的白云在山间环绕。
山冈层叠似钥匙,深入其中豁然开朗。
巍峨的净居寺,殿阁木材坚固而良好。
佛教的兴衰也是如此,今昔令人感到惋惜。
我穿着木屐游览幽深之处,寻访山水的尽头。
崎岖的石头,飞云般的绝梯。
亭台已倾斜崩塌,结构没有任何文饰。
潺潺的山涧泉水,清澈不受尘埃的污染。
我在月桥旁听泉水声,心灵的道理在心中升起。
自然的鬼斧神工胜过人力,此理岂能怀疑猜测。
我听闻王姚江在此讲学,辨别根本的道理。
聚集弟子在此山,岁岁春秋举杯畅饮。
书声回荡在林间山谷,彼此的形骸遗留。
千载难再期望,五贤祠已被山崩毁。
我的道究竟如何,后学者又有谁来追随。
讲堂再无法复建,世俗的僧人徒然喧哗。
怀念古人感慨苍茫,鸟声清脆回响。
人杰地灵的传说,我今与七贤共饮。
重阳日无风雨,相携欢饮酒壶。
我抚摸着藤萝意欲停留,日暮时舆夫催促回去。
何时才能买山隐居,归途徘徊难决断。
作者介绍:徐盛持,清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其诗风平和,情感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与友人一同登高,借此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的五贤祠,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士,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与学术的追思。
这首诗从个人情感出发,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事的反思。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继而转入对青原山的描绘,展现了山的巍峨与云雾缭绕的美景。诗中通过“登高访青原”的活动,暗示了对心灵境界的追寻。
诗人通过描绘净居寺的雄伟与佛教的兴衰,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对那些曾经辉煌的文化和学者的怀念。尤其在“千载杳难期,五贤祠山摧”的句子中,流露出对文人风范的惋惜和对后学的忧虑。整首诗在景色的描绘中融入了哲理思考,使得自然与人文交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生活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思,尤其对曾经的文人雅士的怀念。诗中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流露出对后学者的期望与忧虑,反映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平生抱山癖”中的“山癖”指的是?
A. 对山的厌倦
B. 对山的喜爱
C. 对山的恐惧
D. 对山的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净居寺”象征什么?
A. 俗世的烦恼
B. 佛教的兴衰
C. 自然的美丽
D. 文人的聚集
“巍巍净居寺”中的“巍巍”是形容什么的?
A. 山的雄伟
B. 寺的高大
C. 水的清澈
D. 风的强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徐盛持的这首诗,前者更强调宁静与内心的自得,后者则更多地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文化的追寻。二者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侧重点各有不同,体现出各自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