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卜算子·我为中秋说

《卜算子·我为中秋说》

时间: 2025-07-28 17:28:00

诗句

我为中秋说。

休赏中秋节。

外景中秋不益人,内景中秋别。

心到中秋歇。

尘自中秋绝。

金遇中秋结大丹,性似中秋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28:00

原文展示:

卜算子·我为中秋说
我为中秋说。
休赏中秋节。
外景中秋不益人,
内景中秋别。
心到中秋歇。
尘自中秋绝。
金遇中秋结大丹,
性似中秋月。

白话文翻译:

我说的是中秋节。
不要单纯地欣赏中秋节。
外面的景色在中秋节并不能给人带来好处,
内心的感受才是中秋的真正意义。
心灵在中秋之时得以安歇,
世俗的烦恼在中秋时消散。
金丹在中秋时凝聚成形,
人的本性如同中秋的明月。

注释:

  • 卜算子:一种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个人情感。
  • 休赏:不要单纯地欣赏。
  • 外景:外在的景色。
  • 内景:内心的感受。
  • 金遇中秋:指金丹的形成,与道教修炼相关。
  • 性似中秋月:人的本性像中秋月一般明亮、圆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道教思想,讲究个人内心的修炼和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中秋佳节,反映了作者对节日的独特理解,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非单纯的外在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我为中秋说》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中秋节的深刻思考。与一般的中秋佳节的欢庆不同,马钰在此词中强调内心的感受与修行。他认为,外在的景色和庆祝活动并不能真正带来快乐,反而可能让人忘却内心的宁静和真实的自我。通过“心到中秋歇”和“尘自中秋绝”,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的境界,指出只有心灵的平和才能真正体验到中秋的意义。最后两句提到“金遇中秋结大丹,性似中秋月”,将道教的修炼理念融入节日的意象中,象征着在这特别的时刻,修行的心性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相契合。整首词不仅仅是对节日的描写,更是一种哲理的探讨,深刻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为中秋说:开篇点题,表明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是中秋。
  2. 休赏中秋节:警示人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庆祝和欣赏。
  3. 外景中秋不益人:外部的美丽景色对内心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4. 内景中秋别:真正的中秋应在内心的感悟与安宁。
  5. 心到中秋歇:内心达到宁静的状态。
  6. 尘自中秋绝:尘世的烦恼在中秋时自然消散。
  7. 金遇中秋结大丹:道教修炼中,金丹的形成象征着内心的升华。
  8. 性似中秋月:人性如中秋的明月,象征着纯净和圆满。

修辞手法
此词运用了比喻(如“性似中秋月”),通过对比外在与内心的景象,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修行与安宁,反对对外在物质的过度追求,提倡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秋:象征团圆、和谐与宁静。
  • 金丹:道教修炼的象征,代表内心的升华与实现。
  • 明月:象征清澈、纯净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马钰的《卜算子·我为中秋说》强调的是( ) A. 外在的景色
    B. 内心的感受
    C. 中秋的庆祝

  2. 诗中提到的“金遇中秋结大丹”是指( ) A. 物质的丰盈
    B. 内心的修炼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于月亮的思考与情感。
  • 《水调歌头》苏轼:关于中秋月的抒情佳作。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马钰的《卜算子》则强调内心的平和与修行,两者都涉及到月亮这一意象,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

以上内容为《卜算子·我为中秋说》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价值。

相关查询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至后 谒文公上方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卜居 孤雁 / 后飞雁 江涨 后游 三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乛字旁的字 杂牌 烂贱 不共戴天 羊字旁的字 享祭 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离袂 天荆地棘 齐字旁的字 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尸的词语有哪些 耍态度 白头如新 士绅名流 两点水的字 猪朋狗友 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