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7:26
无月无灯夜自明,
模糊何啻瓦沟平。
不拖藜杖高桥去,
那得金龙背上行。
在这个没有月亮和灯光的夜晚,自然显得格外明亮;
模糊的景象,哪里比得上平坦的瓦沟?
我不想扶着藜杖走上高桥,
怎么能在金龙的背上行走呢?
“金龙”常用于形容祥瑞或传说中的神兽,在古代文学中常与皇权、富贵相联系。藜杖则多与老年、体弱相关,诗人借此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暗含年老体衰的无奈。
张镃,字子恭,号少川,宋代诗人,生于南宋,主要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关注社会和自然,常在作品中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
《记雪三首》是张镃在冬雪景象中的抒情作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个人心境的感受。作于北方的冬季,正是雪花纷飞之时,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与作者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幽的雪夜图景,诗人以“无月无灯”开篇,营造出夜色的静谧与幽深。在这样的环境中,虽然没有外在的光源,夜晚却自有一种明亮的氛围,显示了自然的奇妙。接下来,诗人通过“模糊何啻瓦沟平”的比喻,表达出即使在模糊的夜色中,平坦的瓦沟也显得清晰可见,暗示着对细节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感悟。
“藜杖”与“金龙”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藜杖象征着年老和无奈,而金龙则代表着理想与追求。诗人在面对高桥的路途时,表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却深感无法实现的无力感。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个人情感,同时也引发对人生命运的深思,尤其是在变幻无常的自然环境中,诗人的心境显得尤为脆弱。
全诗通过描绘雪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面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在夜色中感受到的明亮与模糊,反映出人生的复杂与深刻。
诗中“无月无灯”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代表孤独
B. 代表理想
C. 代表自然的光辉
D. 代表黑暗
“藜杖”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A. 年老与无奈
B. 追求与自由
C. 自然与美好
D. 生活与希望
诗中“金龙”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A. 年轻
B. 理想与追求
C. 现实
D. 过往
张镃的《记雪三首》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张镃更侧重于夜的宁静与无奈,而王维则在山水之间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