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19:55
原文展示
嗣圣登皇极,真儒秉大钧。三宫方恺乐,万宇浸熙淳。碧落龙髯去,青山马鬣新。衣冠同堕泪,桃李失阳春。
白话文翻译
嗣圣登上皇位,真正的儒者掌握大权。三宫之内正享受着欢乐,整个天下都沉浸在和谐淳朴之中。天上的龙已离去,青山上新添了马的坟墓。衣冠之士一同落泪,桃李花失去了春天的阳光。
注释
- 嗣圣登皇极:指继承圣位的君主登上皇位。
- 真儒秉大钧:真正的儒者掌握国家大权。大钧,指国家的重权。
- 三宫方恺乐:三宫指皇帝、皇后和太后的宫殿,这里指皇室成员正享受欢乐。
- 万宇浸熙淳:万宇指天下,熙淳指和谐淳朴的社会状态。
- 碧落龙髯去:碧落指天空,龙髯指龙须,这里比喻皇帝的去世。
- 青山马鬣新:青山上新添了马的坟墓,比喻新近有重要人物去世。
- 衣冠同堕泪:衣冠指士人,这里指士人们一同落泪。
- 桃李失阳春:桃李花失去了春天的阳光,比喻失去了美好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炎(1137-1216),字子安,号梅溪,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位重要政治人物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皇室和国家状态的描绘,以及对逝者的哀悼,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嗣圣登皇极,真儒秉大钧”描绘了国家的稳定和儒者的执政,而“三宫方恺乐,万宇浸熙淳”则进一步以皇室的欢乐和国家的和谐来象征国家的繁荣。然而,“碧落龙髯去,青山马鬣新”突然转折,暗示了重要人物的去世,给国家带来了不可预知的变化。最后两句“衣冠同堕泪,桃李失阳春”则深化了哀悼之情,同时也隐喻了国家可能面临的困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嗣圣登皇极: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新君登基,国家有了新的希望。
- 真儒秉大钧:进一步说明国家的治理者是真正的儒者,暗示国家的治理将遵循儒家理念。
- 三宫方恺乐:通过皇室的欢乐来反映国家的繁荣。
- 万宇浸熙淳:以国家的和谐淳朴来象征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 碧落龙髯去:突然的转折,暗示重要人物的去世,给国家带来了变数。
- 青山马鬣新:具体描绘了逝者的坟墓,加深了哀悼之情。
- 衣冠同堕泪:士人们的哀悼,反映了社会的普遍悲痛。
- 桃李失阳春:以自然景象的失去来比喻国家可能失去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落龙髯去”和“青山马鬣新”中的龙和马,都是比喻重要人物的去世。
- 对仗:如“三宫方恺乐,万宇浸熙淳”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国家状态的描绘和对逝者的哀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落:天空,象征高远和神圣。
- 龙髯:龙的胡须,象征皇帝的权威和尊严。
- 青山: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的短暂形成对比。
- 马鬣:马的鬃毛,这里指坟墓,象征死亡和哀悼。
- 衣冠:士人的服饰,象征文化和知识。
- 桃李:春天的花朵,象征美好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落龙髯去”暗示了什么?
A. 皇帝的去世
B. 天空的变化
C. 自然的循环
D. 国家的繁荣
-
“真儒秉大钧”中的“大钧”指的是什么?
A. 国家的重权
B. 儒者的智慧
C. 皇帝的权威
D. 文化的传承
-
诗的最后两句“衣冠同堕泪,桃李失阳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虑
C. 哀悼
D. 希望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逝者的哀悼。
诗词对比:
- 王炎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和情感上有所相似,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王炎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