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郊外见梅再用前韵三首

《郊外见梅再用前韵三首》

时间: 2025-04-27 04:06:48

诗句

四山有雪未全融,蓓蕾梢头茁小红。

也欲索花同一笑,苍颜羞涩见春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06:48

原文展示:

四山有雪未全融,蓓蕾梢头茁小红。也欲索花同一笑,苍颜羞涩见春风。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山上还有积雪没有完全融化,梅花的花蕾在枝头初露小红。我也想像别人一样去赏花,但面对春风,我这苍老的面容感到羞涩。

注释:

  • 四山:指四周的山。
  • 蓓蕾:花蕾,未开放的花。
  • 梢头:树枝的顶端。
  • 茁小红:初露的小红点,指梅花初开的样子。
  • 索花:赏花。
  • 苍颜:苍老的面容。
  • 羞涩:害羞,不好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山间积雪未融,梅花初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自己老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冬末春初,诗人游历郊外时,见到梅花初绽,触景生情,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已老,故作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象,通过“四山有雪未全融”和“蓓蕾梢头茁小红”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诗人用“也欲索花同一笑”表达了自己想要像年轻人一样赏花的愿望,但“苍颜羞涩见春风”则透露出对自己老去的无奈和羞涩。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山有雪未全融”:描绘了四周山上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的景象,营造出冬末春初的氛围。
  2. “蓓蕾梢头茁小红”:通过“蓓蕾”和“茁小红”描绘了梅花初绽的情景,生动形象。
  3. “也欲索花同一笑”:表达了诗人想要赏花的愿望,但这里的“同一笑”暗示了诗人希望像年轻人一样无忧无虑。
  4. “苍颜羞涩见春风”: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春风时的羞涩和无奈,透露出对自己老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苍颜羞涩见春风”中的“羞涩”赋予了苍老的面容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比:通过“四山有雪未全融”和“蓓蕾梢头茁小红”的对比,突出了冬春交替时节的景象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末春初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自己老去的无奈和羞涩。诗中的梅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诗人的感慨则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四山”、“雪”、“蓓蕾”、“梢头”、“小红”、“春风”。
  • 详细解释:这些词汇共同构成了冬末春初的景象,其中“雪”和“蓓蕾”分别代表了冬天的残留和春天的初现,“小红”则具体描绘了梅花初绽的颜色,“春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蓓蕾梢头茁小红”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春天的花朵 B. 冬天的梅花 C. 秋天的果实 D. 夏天的荷花

  2. 诗人为什么感到“羞涩”? A. 因为年纪大了 B. 因为天气寒冷 C. 因为心情不好 D. 因为景色不美

  3. 诗中的“春风”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到来 C. 秋天的丰收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咏梅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炎的《郊外见梅再用前韵三首》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都以梅花为题材,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王炎的诗作。

相关查询

送张少卿知汉州用汉字韵 晓登文殊台观云海歌 访周道士 胡楚宾谣 莫能名庵二首 其一 送吴显道五首 太白山中吊二公子四首 其四 题少保黄先生赠孙教授竹 闻雁二首 其二 忆弟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臣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耳刀旁的字 二景 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率亮 买欢追笑 独行君子 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装疯卖俏 豕字旁的字 顺水推舟 厄字旁的字 天杀 谧尔 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劣迹昭著 孙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