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2:04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丹彩泻沧溟,精辉凌白虹。青蝇一相点,流落此时同。
卓绝道门秀,谈玄乃支公。延萝结幽居,剪竹绕芳丛。
凉花拂户牖,天籁鸣虚空。忆我初来时,蒲萄开景风。
今兹大火落,秋叶黄梧桐。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
寄书访衡峤,但与南飞鸿。
我将要游览衡岳,途经汉阳的双松亭,特地向族弟浮屠谈皓告别。
秦国欺骗了赵家美玉,却被送入了邯郸宫。这本是楚国的美玉,最终却来到了荆山之中。
色彩如同泻下的海水,光辉如同凌空的白虹。青苍的苍蝇偶然飞来,正好与我同在这个时刻。
高洁的道家门派,谈论玄学的正是支公。藤萝缠绕的幽居,竹林环绕着芬芳的丛林。
清凉的花瓣拂过窗户,天籁之音在虚空中鸣响。回想我初来时,葡萄在景风中开花。
如今大火已落,秋叶变得金黄的梧桐。水色如梦的沅湘,长沙的去处又有多少呢?
我寄书去拜访衡峤,但愿与南飞的鸿雁相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词句奔放,常以酒和山水为题,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写于李白游历衡岳之际,表达了他与族弟的告别之情,并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李白的《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山水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秦赵历史典故的引入,揭示了权力与智慧之间的斗争,暗示了人世间的纷争与无奈。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情感的流露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李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比如“丹彩泻沧溟”,色彩的生动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幅美丽的画卷中。同时,诗中提到的“青蝇”与“南飞鸿”,则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诗的后半部分更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过往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象,传达了李白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他一贯的洒脱与豪放,令人不禁生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生哲理的思考。李白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
李白的《将游衡岳》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秦欺赵氏璧”是引用了哪个历史事件?
诗的主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