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4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8:26
原文展示:
逃暑
国梁 〔清代〕
结庐俛澄波,妙与前山值。
好风起菰蒋,骄阳散薜荔。
长林绿天垂,怪石云根坠。
荷珠凝幽香,松涛破残睡。
散发坐回磴,万木落寒吹。
晨露午未晞,碎滴逐鸟翅。
有时临清漪,掬月弄空翠。
濯足见长胫,鹭立逢鱼忌。
随意读道书,信步过僧寺。
琴从樵夫听,酒共渔父醉。
因之得静机,何处容尘渍。
劳劳念征夫,冲暑鞭疲骑。
侯门谁家子,日中候通刺。
白话文翻译:
我在水边搭起茅屋,坐在清澈的波光中,前面的山景与我这里的景致相互交融。
微风轻轻吹动着蒲草,炎热的阳光洒落在藤蔓上。
高大的树林垂直向天,奇特的岩石像云朵般悬挂。
荷花上的露珠散发着幽幽的香气,松涛声打破了我的沉睡。
我散发长发,坐在石阶上,万木在寒风中轻轻摇曳。
晨露一直没干,细小的水滴追逐飞鸟的翅膀。
有时我在清澈的水面上凝视,捧起月光玩弄空中的翠绿。
我泡脚时看到长腿的鹭鸟,静静地站着,警惕着水中的鱼。
我随意读着道书,漫步经过僧人的寺庙。
我在樵夫的琴声中陶醉,与渔夫共饮美酒。
因而我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哪里还有尘世的污垢呢?
我时常思念在外征战的丈夫,骑马赶路在炎热中疲惫不堪。
侯门里是哪家的子弟,正中午在这里等候使者。
注释:
诗词背景:
诗歌鉴赏:
《逃暑》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幽静、清凉的避暑环境。首联“结庐俛澄波,妙与前山值。”开启了整个诗的意境,搭建的茅屋旁边是清澈的波光,前山的景色与之交融,构成了和谐的画面。接着,诗人描写了夏日的种种景象,如“好风起菰蒋,骄阳散薜荔”,通过生动的视觉与触觉,呈现出一种轻松悠然的氛围。
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在“随意读道书,信步过僧寺”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推崇,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诗的尾声回归到对外界纷扰的反思,表达了对征夫的思念,和对权势的无奈,形成了诗歌的深刻内涵。
整体而言,《逃暑》不仅是一首自然诗,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展现了他对自由、宁静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透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中“结庐俛澄波”中的“庐”是什么意思?
A. 房屋
B. 山丘
C. 湖泊
D. 花园
答案:A
“骄阳散薜荔”中的“薜荔”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水生植物
C. 一种果实
D. 一种花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随意读道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忙碌的城市生活
B. 自由自在的生活
C. 寻求财富的欲望
D. 权力的渴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