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8:25
作者:国梁 〔清代〕
老龙夜半不守窟,牙爪怒张来阴暝。
风雨收歇无处遁,蜕遗团结堆高青。
鳞甲剥落缬纹细,不须开凿烦五丁。
峭壁谺谺叠嶂巘,层峦䆗窱横岩坰。
四山攒绿疑无地,回望但见烟冥冥。
中有一峰最耸秀,左撑右拄开重扃。
森森剑槊刺空上,欲堕不堕含珑玲。
双洞嵌空出飞鸟,一佛危坐当孤屏。
杨琏真伽或未到,何人刻此庄严形。
绕足有泉流碎玉,雅奏终日清泠泠。
有时浩不辨牛马,奔腾赴壑驱雷霆。
杨氏西征此深入,传闻姓字殊非经。
地胜未以名人著,或是晦迹藏仙灵。
清游往复百不厌,但惜车马无留停。
柳阴篱舍动欣赏,便拟高结山间亭。
猛忆北园老居士,看山趺坐常惺惺。
不如移置北园侧相与,悟真散赏逃天刑。
老龙在夜半时不再守住洞窟,怒张着牙爪来临阴暗的夜幕。
风雨过后无处可逃,蜕下的旧皮堆成了高高的青色。
鳞甲剥落,纹路细腻,无需动用五个工匠来开凿。
峭壁峭拔,山峦叠嶂,层层高峰如同横亘的岩石。
四周的山林幽绿,令人怀疑是否还有地面,回首只见烟雾弥漫。
中间有一座山峰最为高耸,左撑右拄打开了重重的门扉。
森严的剑槊直刺苍穹,似乎要坠落却又不落,仿佛含着美玉的玲珑。
双洞嵌空,飞鸟从中而出,一尊佛像孤独地坐在高处。
杨琏真伽或许还未到,究竟是谁雕刻了这庄严的形象?
脚边有泉水流淌,如碎玉般悦耳,悠扬的乐声整日清脆动听。
有时浩荡的气势难以辨别牛马,奔腾而下如雷霆般驱散。
杨氏西征至此,传闻姓氏非同寻常。
这片土地的胜景并未以名人而著称,或许是隐秘的迹象藏匿仙灵。
在这清幽的游历中,百般不厌怠,可惜车马无法停留。
在柳阴篱舍中欣赏美景,便想在山间搭建一座亭子。
猛然想起北园的老居士,看山而坐常常心境清明。
不如将其移置在北园旁,携手共享,悟真散赏逃避世间的刑罚。
作者介绍:国梁,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常以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具有浓郁的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国梁游历石佛山时,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对北园老人的思念。
这首诗描绘了石佛山的壮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与敬畏之情。诗人通过“老龙”、“蜕遗团结”等意象,将山体的雄伟与神秘生动地传达出来,展现出一种灵动的自然力量。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中也隐含着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对北园老居士的回忆中,诗人表达了希望与其共享自然美景的愿望。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意象交错,既有雄伟的山川,也有细腻的流泉,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石佛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理想隐士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龙”指代什么?
诗人对北园老居士的态度是?
诗中哪一个意象表现了自然的灵动?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