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0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04:27
将抵建郡 其二
烽火移家各一方,
他乡翻觉胜家乡。
昔年奔走同辛苦,
此日亲朋半死亡。
孰肯预为身后计,
那堪回忆少年场。
繁华历尽风情减,
况复苍苍两鬓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离开故乡,身处异地的感受。战争使得家庭分离,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远离故乡的他乡竟让人感到比故乡更好。回想往昔,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如今却有一半的亲朋好友已经离世。谁又愿意为未来做打算呢?回忆起年轻时的场景,令人心痛。经历繁华之后,内心的情感也因此减淡,何况如今头发已经斑白。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烽火”一词可联想到历史上多次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如唐代安史之乱、宋代的金兵入侵等。此外,诗中提到的“亲朋半死亡”也反映了历史上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破坏和离散。
作者介绍:刘凤纪,清代诗人,生于战乱年代,诗作多反映个人经历与社会动荡。其作品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因战火而离家,面对家乡的破碎与亲友的离世,心中充满无奈与愁苦,故而写下此诗。
这首诗通过对比故乡与他乡的感受,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提到“烽火移家各一方”,直接引入了战乱带来的影响,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下来,诗人感叹在他乡的生活竟比故乡更美好,显示了对家乡的复杂情感。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回忆起昔日与友共度的艰辛岁月,现今却只有亲友的离世,令人心生惋惜。
“孰肯预为身后计”一句,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抒发了对年轻时光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繁华历尽风情减,况复苍苍两鬓霜”更是将个人的悲哀与时光的流逝结合,传达出对人生的感叹。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友离世的惋惜,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孰肯预为身后计”这句话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亲朋半死亡”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