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26
晚晴
作者: 杜甫 〔唐代〕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夕阳的余晖斜斜地照射过来,薄薄的浮云还没有散去。江面上,彩虹在远处显得格外明亮,峡谷中的雨水飘落,留下了远去的飞鸟。野鸭和大雁已经高高飞去,熊和野猪在此时却感到自得其乐。此时正值秋分,客人仍然滞留在这里,竹叶上的露珠在傍晚微微闪烁。
“返照斜初彻”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象,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诗中提到的“江虹”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而“峡雨”则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无常。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关怀、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战争、民生困苦以及个人的遭遇。
《晚晴》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困苦。诗人在此情境下,写下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晚晴》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感交融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新的傍晚,夕阳斜照,浮云淡薄,江面上彩虹映照,峡谷中的雨水飘洒。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杜甫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能力,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诗中提到的“凫雁终高去”,表现出一种对逝去自由的惆怅,而“熊罴觉自肥”则暗示了时局的安稳与自然的丰饶,形成了一种对比。
在表达情感方面,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在这个秋分的时节,客人尚在,似乎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竹叶上的露珠微微闪烁,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易逝。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晚秋时节的描写,更是对生命、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对逝去自由的惆怅,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通过对晚晴的细腻描写,杜甫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江虹”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美好与希望
C. 人生的无常
D. 生命的脆弱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时节是_____。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