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2:44
谒麻衣祠
作者: 陈山泉 〔宋代〕
雨晴泥路滑,杖履岂徒劳。
双桧塔前老,一峰天外高。
锡泉通殿砌,岩瀑起波涛。
欲问麻衣意,风林作怒号。
这首诗描绘了在雨后泥泞的道路上,前往麻衣祠的艰难旅程。尽管天气晴朗,但泥路依然滑腻,使用拐杖和鞋子行走显得无意义。在麻衣祠前,矗立着古老的双桧塔,远处有一座高峰耸立。殿堂的地面是用锡泉石铺成,岩石上的瀑布激起波涛。诗人想要询问麻衣的意图,却只听到风中的愤怒吼声。
作者介绍:陈山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常反映自然景观与人生哲思。其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麻衣祠的朝圣之旅中,旨在表达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与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诗中的麻衣祠象征着道教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教思想的探索。
《谒麻衣祠》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的思考。首联“雨晴泥路滑,杖履岂徒劳”,以雨后景象作为引子,勾勒出不易的行程,似乎暗示着追求真理之路的艰难。双桧塔的描写,既是对古老文化的追念,也是对长久以来精神追求的致敬。接下来“锡泉通殿砌,岩瀑起波涛”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精神的洗礼,象征着在追求道理时所需的毅力与勇气。
最后两句“欲问麻衣意,风林作怒号”则转向内心的困惑与对真理的渴求,风声如怒号,似乎暗示着自然对人的无情与无奈。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精神之间的密切联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艰难的旅程与自然的壮丽,表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历史的深刻联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麻衣”象征什么?
A. 道教思想
B. 古老建筑
C. 自然力量
D. 人生哲学
诗中“杖履岂徒劳”是什么意思?
A. 有用的工具
B. 无用的努力
C. 轻松的旅程
D. 有意义的追求
“风林作怒号”中,风被赋予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