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02
从苕返德清
作者: 汪璀 〔清代〕
秋思入寒砧,帆飞度远林。
溪分前路合,桑密晚烟深。
白发慈闱梦,青年昧旦心。
孤城遥在望,鸟外见云岑。
秋天的思绪融入了寒冷的砧板声,帆船飞速穿过远处的树林。
小溪分开了前方的道路,桑树密密麻麻,傍晚的烟雾也变得深厚。
在梦中,白发的我回到母亲的身边,年轻时的我却在黎明时分迷失了心思。
孤独的城池遥远地在望,鸟儿飞出时看见了云霭的山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璀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思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从苕返德清》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开头“秋思入寒砧”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又充满思绪的氛围,砧板的声音不仅是物理的存在,也是情感的寄托。随着“帆飞度远林”的描写,诗人似乎在诉说着远行的艰辛与孤独,帆船的飞速与秋风的冷冽形成鲜明的对比,传递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离愁别绪。
接下来的“溪分前路合,桑密晚烟深”则暗示了人生的选择与无尽的思考,溪水的分流象征着人生道路的岔路,而桑树的密集与晚烟的深厚则营造出一种安静而又温暖的乡村气息。在这宁静的背景下,诗人不禁回忆起身边的亲人,尤其是“白发慈闱梦”,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温暖。
最后两句“孤城遥在望,鸟外见云岑”则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孤城在远方,更显得孤独与遥不可及,鸟儿飞过的云岑,似乎在呼唤着诗人回归的愿望。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情感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情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情的感悟,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深思,具有浓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寒砧”指的是什么?
“孤城遥在望”中的“孤城”象征了什么?
诗中的“青年昧旦心”表达了对什么的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