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07
盈手方惊错,如眉细逼真。二分明未彀,一曲画初新。有态堪描额,无心不带颦。几回楼上望,愁杀卷帘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眉月,轻轻握在手中,仿佛是细致的画工所描绘的。眉月的形状清晰可见,却尚未完全显现。它如同新画的一曲,刚刚开始呈现出美态。眉月的姿态让人忍不住想要描绘,而无心的神情又自带愁苦。几次我在楼上远望,愁苦的心情让卷帘的那个人也感到悲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眉月”的描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及对情感的细腻刻画。
作者介绍: 姜贻绩,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美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其风格多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一个夜晚,作者目睹了美丽的月光,联想到一个美人的眉目,因而写下的。这种情感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文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密切相关。
《眉月》是一首通过形象的比喻、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感悟与情感的表达。诗中“盈手方惊错”一句,展现了对美的震撼和惊叹,仿佛是将美好握在手中却又感到不真实;而“如眉细逼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美的形象,眉月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作,生动而细致。
诗中对眉月的描绘,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几回楼上望,愁杀卷帘人”则将这种愁苦与美丽结合,表现了诗人与美丽之间的无奈和情感的深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结构上也体现了对仗工整、意象生动的特点,展示了清代诗人的艺术修养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眉月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美的珍视和对情感的深刻体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盈手方惊错”意指:
A. 手中握住美丽
B. 手中感到无奈
C. 手中失去美丽
答案:A
“几回楼上望”表达了诗人的:
A. 对景物的欣赏
B. 对情感的愁苦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B
本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自然景色
B. 美与愁的结合
C. 爱情的甜蜜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静夜思》相比,《眉月》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美的追求,而李白则在更广泛的情感与思乡之间游走,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